• 69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大办加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3
第6版()
专栏:

依靠群众大办加工厂
中共剑河县委书记处书记 王广立
今年贵州省剑河县在秋收胜利结束以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向深山取宝的“小秋收”运动,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全县采集山货达六亿零七十八万斤,已加工产值达三百五十万元,两项收入二千六百万元,超过了今年全县粮食总收入。
剑河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百岭山区,也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地区,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有大量的野生植物。全县面积约有四百多万亩,除耕地面积、河流道路、住宅等约占地一百万亩以外,成片和零星的野生植物面积约有三百万亩。今年秋收运动结束后,县委根据州委的指示分析了全县的资源情况,发出了“向深山取宝、叫百宝归仓”的指示,号召全县再接再厉,大搞第二次秋收运动,争取计划以外每人再增加收入五十元。县委的指示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响应,他们提出“山大没有我们决心大,山高没有我们的志气高;一定跨过高山丛岭,收尽山货才收兵”。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上山的就有八万多人。
山货的特大丰收,又出现了一个大规模的山货加工运动,从机关到学校,从城镇到农村,生产栲胶、酿酒、炼土碱、搞淀粉等,已成为群众性的运动。到11月10日止,全县先后建立的加工厂和作坊共一万一千八百多个,包括栲胶厂、淀粉厂、土碱厂、火硝厂、白酒厂、榨油厂,共生产栲胶九十万斤,淀粉一千多万斤,土碱六万斤,火硝八万斤,白酒四十万斤,油脂一百七十三万斤,食糖六千斤。现在全县山货加工运动正继续开展。初步经验如下:
一、开展群众性的“小秋收”运动,首先要教育群众认识大搞“小秋收”对于支援国家建设的意义。野生植物如青杠碗(橡子壳)可炼出栲胶;青杠麻栗籽可以用来加工成淀粉,也可以用来加工成酒,这样,就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
通过正面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地投入了采集加工运动。很快地就建立加工厂和点两千多个。
二、书记上阵,党团员打先锋,层层搞试验,度过技术关。全县收了这么多的山货,群众只会加工处理桐茶籽,不会加工利用青杠麻栗。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县委第一书记赵林增亲自掌握一个淀粉厂和栲胶厂,专门研究山货的加工利用。然后召开现场会,把技术教给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公社第一书记回去,以社为单位召开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会议,传播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从县委到基层,已建立书记淀粉厂二百七十一个,炼胶厂八十八个。同时县委还从机关抽调二十多个比较老练的职工到新柳、太拥等地去作技术指导,使加工技术很快的得到普及。
三、干部群众都掌握了加工技术后,县委提出了“一户一锅,三户一厂”的口号,把加工任务按旬逐层交给小队去承担。如施洞公社10月24日只用三天时间就建了三千六百四十二个加工站,平均每两户建立了一个加工站,全社一百七十多个食堂,每个食堂边都建有一个加工站。在炼胶方面,一般都采取了“以土法为主,土洋结合”的办法,栲胶经过鉴定,质量很好。
四、开展评比,大搞高工效和优质运动。开始加工生产效率不高,台拱公社水井管理区一天一人只生产淀粉三十斤。开展红旗评比竞赛后,工效和产品质量都大大提高。如施洞公社每一百斤青杠籽加工出八十五斤淀粉,栲胶质量也很好。
总之,这次的采集加工运动,不仅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了必需的原料,而且大大地增加了社员收入,同时也锻炼了干部和群众,改变了很多人认为“剑河落后,高山穷山”的错误观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