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说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3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说梦
傅连暲
每个人都做过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会做梦。梦境本来是虚幻荒诞的,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从前由于受着宗教迷信渲染的影响,常常有人把梦境看成是生活中的一种预兆,为了牵强附会的解释,就有所谓“圆梦”。旧社会里的一些统治者,都幻想有“好梦”,也就有一些为他们豢养的奴仆们来极尽奉承的为他们“圆梦”。传说安禄山打进长安,做了一个梦,梦见袖子很长,找到唐宗室的一个乐工为他圆梦,这个人为了迎合安禄山想做皇帝的心理,就说这是象征着“垂衣而治”,获得了安禄山的封赏。后来唐代统治者又打回了长安,抓住这个乐工要治叛逆罪,他又辩解说:“为安禄山圆梦是说的假话,其实梦见袖子太长,是说明‘出手不得’,注定他要失败的。”唐玄宗听了也很高兴。一个梦竟有这样两种绝然相反的解释,足见封建统治阶级的愚蠢可笑了。
对于“梦”的唯物主义解释,我国很早就流行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一种见解。古时还有人说过:“寝薄冰者,梦溺;寝积薪者,梦焚。”这都说明了“梦”的产生是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它与自己平时喜爱的、忧虑的某些思维活动有关,与入睡时的环境条件有关,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当然还不够全面。
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却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按照巴甫洛夫学说的理论,睡眠是大脑皮层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种全面性的抑制。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外在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就是熟睡,这时也不会做梦。如果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了。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因而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连的,不是神秘的。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性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巴甫洛夫说过:“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
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听说过的,在书本上见到过的事,都可以片段的在梦里出现。如一个人只到过北京、武汉,没有到过上海,他做梦时也可能到了上海,因为他听说过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但在他梦境里的上海绝不是真正上海市的面貌,而只是北京武汉某些情景的模拟。入睡时身体内外环境的某些刺激,与梦境也常有联系,如口渴干燥,可能梦见吃灼热的东西,又如睡眠时半身露在被褥外面,受到寒冷的刺激,可能梦见跌在冷水池里。梦境也可能是一种真情流露,个人主义者梦见了自己的奢望实现,热爱工作的人梦见生产高涨的境况。这些都可以用刺激痕迹的错综组合来解释。
梦境与睡眠的深浅程度也有关,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过程也比较浅,梦境就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间深思一个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日间搞技术革新,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但不能主动的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朋友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这就是因为大脑里抑制过程更深更普遍的缘故。
睡眠是由浅入深的,做梦也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一般说来对于健康没有什么妨害,但如果通宵做梦,而且梦境多处在一种朦胧入睡的阶段,也可以影响休息,日间也会感到疲倦,这就要注意采取加深睡眠的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