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结束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二百万少数民族牧民实现定居 辽阔草原上不断建起新的集镇和村落 人有屋畜有圈人畜两旺 开垦农田扩大粮食饲料基地 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4
第6版()
专栏:

结束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二百万少数民族牧民实现定居
辽阔草原上不断建起新的集镇和村落 人有屋畜有圈人畜两旺
开垦农田扩大粮食饲料基地 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
新华社13日讯 全国已有二百多万少数民族牧民,结束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上实现了定居。辽阔的草原上,不断建起新的集镇和村落。人有屋、畜有圈,到处呈现人畜两旺的欢乐景象。
牧区人民公社化大大加速了定居游牧的推行。公社拥有较为雄厚的建设资金,又能统一调配劳力,对有计划地进行这项工作十分有利。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人民公社,都在根据生产情况作出定居的全面规划,积极地建设定居地。新疆牧区人民公社的定居点,已达两千个左右。在哈萨克族聚居的阿勒泰专区,各人民公社今年新建和扩建了一百五十个定居村,使八万多哈萨克牧民搬进新居。在青海省,牧民定居点已遍布草原,有些地方不久以前还是荒无人烟、狼熊出没,而今被人民公社建设成热闹的村镇。甘肃省二十多万少数民族牧民已有70%定居下来,今年一年内就新盖了上万座房屋。
广大牧民实现定居之后,在人民公社统一领导下,单一的畜牧经济正在逐步被“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新的牧区经济所代替,各项生产蒸蒸日上。牧区人民公社都派遣一部分年轻力壮的男女牧民出外游牧,专心饲养牛羊。公社的另一部分劳动力则定居下来,进行草原建设。他们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扩大粮食饲料基地,争取逐步达到粮食和饲料自给,并在定居地搭棚修圈,贮备充足的饲草,以保证畜牧业比较稳定的高速度发展。内蒙古牧区各公社今年种植了一百四十万亩粮食和饲料,并贮备了七十二亿斤青草;在定居地和冬营地上新建的棚圈,有十九万三千六百多座,加上旧的棚圈,使全区绝大多数母畜、幼畜有了防寒设备。青海牧区有些公社实现定居后,大兴水利,解决了多年无法解决的草原缺水问题,使牧草丰美繁茂,牲畜吃得膘肥体壮。新疆昭苏县去年还依靠外地供应口粮,今年全县增产粮食58%以上,自给有余,各种牲畜发展到三十七万多头,比去年净增38%。在甘肃草原和肃北牧场,开荒试种庄稼的牧民,也纷纷传出牧畜、粮食双丰收的喜讯。甘南有的公社还在定居点附近,开始了牧业科学试验工作。
在农牧业双跃进的同时,草原工业也相应地有了发展。内蒙古的纯游牧区锡林郭勒草原,过去根本没有工业,公社化以后牧民们在定居地上兴建了成千座小型乳品加工厂,还有许多小型水力发电站、皮毛加工厂、农牧机具厂、制靴厂等。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牧民,也建起成千个工业单位。在青海河卡草原上,人民公社已经揭开了草原办工业的序幕。
定居游牧不仅使牧区经济发生巨大变革,并且给广大牧民带来新的生活。牧民们开始有了安定舒适的家庭环境,老人、儿童、孕妇和病弱牧民,不再冒着风雪霜露,跟随畜群飘泊四方。青海许多人民公社在定居地上,为社员们建造了大批土房或草房。在内蒙古牧区,成千上万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和蒙古包,代替了古老的毡蒙古包。许多少数民族牧民从帐房、毡包迁入烧有热炕、安着玻璃窗的新屋时,笑逐颜开。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永丰公社的老牧民贾满志,搬进温暖明亮的新居之后,高兴地说:“从前一张羊皮披上身,生死不知在何方,如今共产党把我们带进了‘天堂’。”现在,各定居地上普遍建立了文化和卫生医疗机构,儿童和成年人都有学习的机会,生了病可以及时得到治疗。各人民公社都办起集体福利事业、有些公社还安装了广播设备,让牧民们坐在家中便知道国家大事,听到气象预报和欣赏音乐。许多牧民定居之后,添置桌柜、皮箱、缝纫机、热水瓶等家庭用具。他们在住屋附近还种上树、瓜和蔬菜,养鸡、养猪,生活内容比过去丰富了。
少数民族牧民在从游牧走向定居的过程中,得到国家和汉族的大力帮助。国家曾拨给大批资金,及时供应机械、木材等各种物资,扶助牧民进行草原建设。仅内蒙古牧区从1955年到今年7月,政府就拨给二百八十八万元。在有些定居地上,国家帮助牧民兴办了机械供水站、兽医站、工厂、学校、商店、医院、书店和电影院,使这些定居地逐渐形成为草原上新型的经济文化中心。许多汉族干部和牧区附近的汉族农民,热情地帮助牧民建造房屋、兴修水利,耐心教给农业生产知识。他们在共同劳动中,增进了民族友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