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种、采、用、工、留”并举 大姚五路出动广找猪饲料 全县普建饲料基地,供应了十多万头猪的大部饲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5
第1版()
专栏:

“种、采、用、工、留”并举
大姚五路出动广找猪饲料
全县普建饲料基地,供应了十多万头猪的大部饲料
本报讯 云南省大姚县在养猪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解决猪饲料的经验;种——种植饲料作物,建立饲料基地;采——采集野生饲料;用——利用农产品的副产物;工——和农副业产品加工结合;留——适当留够精饲料。群众都把这套经验称作解决猪饲料的“五字”法宝。
大姚县今年养猪事业发展很快,不到一年时间,生猪头数增加了八成左右。为了促进养猪事业的不断兴旺,全县各级党委一开始就注意抓饲料问题。首先推广种植饲料作物、建立饲料基地的经验。大姚农民过去就有种饲料的习惯;办了公社以后,集体养猪迅速发展,一些生产队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利用荒地和在猪厩附近种饲料作物。新芦公社各生产队去年在路边墙脚种了三千多塘洋瓜。每棵洋瓜最多的收五千斤饲料,最少的也有二千斤,一棵就能养一头猪。大姚县委马上总结了新芦公社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县委提出了“四边下种,见空就种,建立基地,大种三菜”的口号,要求各公社利用田边、沟边、河边、园边星星点点的空地和荒地,种各种各样的饲料作物,如土豆、牛皮菜、洋瓜等。同时由生产队划出专门田地,专种数量多、质量好的精饲料,如“三菜”(甜菜、大白菜、萝卜)和杂粮。要求山区各公社的生产队开荒和利用原来的轮歇地来种饲料作物。在荒地很少的坝区,主要充分利用“四边”。种饲料作物和建立饲料基地的好处非常多,使养猪的饲料有了可靠的保证。各管理区、生产队还可以事先规划,安排不同品种,使猪食能多种多样,增加养料。而且这些饲料作物,差不多都是高产作物,量多质高,能满足养猪的需要。饲料地的下种和收获,由生产队安排人力,日常管理加工包给饲料专业组负责。新芦公社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开以后,各公社生产队火速行动,按二十头猪一亩饲料地突击栽种饲料作物,收到了很大效果。一年来,全县的十多万头猪吃的饲料大部分来自饲料基地。永定公社莲池管理区今年种了甜菜四百七十二亩,红薯一千二百八十八亩,黄萝卜一百四十八亩。年初,全管理区养猪三百一十二头,饲料还不够;现在,猪发展到一千三百一十头,饲料还有余。
全县二十五个公社的三千四百一十个生产队,每个队建立了一个集体饲料仓库。在没有饲料仓库的时候,随时采来随时喂掉,没有储备。一到冬季,就缺饲料。建立仓库后,生产队的饲料仓库把平常多余的饲料积蓄起来,可以积余补缺。现在,全县已经干储了十八万斤饲料,还挖好青贮室一百二十多个,青贮饲料十万多斤。
种之外就是采。在秋收秋种运动中,各公社抓住时机,组织劳动力突击开展了“小秋收”运动,采集各种野生饲料。新芦公社从5月份开始就陆续采野生饲料喂猪,一直采到10月底,共采了八十五万多斤。此外,利用农作物副产物的数量也很大。同时,建立“五坊”,就是酒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糖坊,用采集的橡子做酒,用甜菜做糖,剩下的渣子就拿来喂猪,这样,既经济又有效。除了这些,大姚县的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在粮食分配中,都根据留够饲料、专粮专用的精神,留了一部分精饲料,并建立了专门仓库,专粮专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