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提高轧花剥绒效率 及时把新棉送进纱厂 江苏河北棉花加工厂革新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5
第2版()
专栏:

提高轧花剥绒效率 及时把新棉送进纱厂
江苏河北棉花加工厂革新技术
本报南京14日电 江苏省棉花加工部门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轧花、剥绒高产优质双跃进。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加工的皮棉,占进厂新棉的90%,比去年同期增加30%以上。短绒产量也逐月上升。新棉上市三个多月来,共剥短绒十万担,比去年同期剥绒量多七成。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皮棉含杂率平均为2.2%。
早在5月份,全省八十多家动力轧花厂就把机器检修好,做好了加工准备工作。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常熟县徐市轧花厂职工制造了一种自动加油器代替人工加油,每部车在十小时中节省了半小时停车加油的时间,全厂因此每天可以多轧皮棉四千斤。全省拥有锯齿机的九个轧花厂,吸取了苏联罗加诺夫同志“新型轧花工作箱”的先进经验,放大棉卷箱,适当加快锯轴转速,使台时皮棉产量平均从六百斤增加到九百斤以上。
各地在短绒生产中也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启东县南阳轧花厂创造了一种短绒连续清杂器,使短绒含杂率降低50%。这个厂在剥绒生产中紧紧掌握“七字”操作法——安(安全操作),清(清理棉籽),铣(铣好锯片、磨净铁屑),挡(挡好调节部分,配好棉籽流量),分(分道收绒、分收分捆、分磅分级),理(清理脚绒,做到班清日净),保(保持各部间隙、保持锯片锋利、保持锯齿角度),结果夺取了高产优质。全厂短绒平均台时产量六十多斤,每百斤棉籽剥短绒七斤,含杂率只有4%,达到全省最先进的水平。这个厂的短绒生产高产优质的“七字”法,已在全省推广。
本报天津14日电 河北省棉花加工部门大搞技术革新,挖掘生产潜力,使轧花、剥绒生产进度加快。到12月6日,加工皮棉占总收购量的51%,短绒生产至11月底完成年度计划(由今年9月到明年8月)的30%。
河北省各级党委对轧花和短绒生产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根据今年棉花收购情况,早在7月就开始检修和安装设备,训练技术人员。地区之间、厂与厂之间开展了大协作。棉花上市以后,全省棉花加工部门开展了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竞赛,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各地在轧花方面创造和推广的先进经验有扩大卷棉箱,小锯齿改换大锯齿;改造阻壳肋条,增加吃花量;加快清花机刺辊转数,扩大喂棉量等等。轧花产量迅速提高。全省平均台时产量,由原来的二千斤,提高二千五百斤到三千斤,最高达到三千五百斤。在剥绒生产方面,主要是提高工人技术,掌握棉籽室的适当密度,实行轻托、巧托,另外采取了加强机器检修保养、定时锉磨、多道排杂等办法,使短绒台时产量达到四十斤到六十斤,比去年提高20%左右。短绒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全省普遍推行了三道剥绒法,提高剥绒率5%到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