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坚持勤俭办厂的支部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5
第2版()
专栏:

坚持勤俭办厂的支部书记
刘学冠
凡是到湖北襄樊棉织厂参观的人,都无不称赞这个厂是勤俭办企业的好典范。但是,当工人们谈起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梁彦斌坚持勤俭办厂的时候,更使人钦佩。
从1953年党调梁彦斌负责领导襄樊棉织厂起,几年来,她一直竭尽全力、忘我地为党工作。她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处处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领导群众前进。用她自己的话说:“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永远当促进派。”她正是这样做的。
今年年初,厂里曾有人对本厂1959年能不能继续跃进,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襄樊棉织厂总共只有一百三十台铁木手工织布机,技术条件很差,在去年大跃进中,产量翻了一番,利润增长了将近两倍,试验成功了“双层”、“三层”织布法;在品种方面,也从织一般花色布、格子布,跃进到能织人字呢、卡叽、帆布,还怎样再跃进呢?有人说:“我把机子的浑身上下都看遍了,再没有什么‘改’头了,要‘改’,只有拆了换洋机器。”可是梁彦斌并不这样想。她认为跃进没有止境,襄樊棉织厂要发展,就要改变人工操作的落后状态,而换洋机器目前又不可能,只有依靠职工革新技术。梁彦斌集中分析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把手工织布机全部改用电力带动,并带领群众自打电开关,自己安装,不到三个月的功夫,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斤铁、一斤钢,就把一百多部土织布机全部改为电力带动。这场翻天复地的技术革新运动,带来了丰硕之果。上半年,全厂产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现在这个厂已提前一百天全面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生产任务。
梁彦斌在领导企业的活动中,处处从勤俭出发,为国家着想、为集体着想,精打细算,节约开支。这个厂原来是由一些私营小厂和独立生产户合营起来的,全厂七道工序、六个车间都是些破旧的民房,分散在几条街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去年春天,上级领导机关拨给了他们二万三千多元资金,兴建新厂房。一些人听到这个消息,以为“这下子得好好兴建一番了”。然而梁彦斌却想:“我们厂的底子薄,固定资金不过一万一千多元,1957年一年才为国家积累资金二万七千元。党为了发展我们这个厂,关怀厂的职工,一下子就拨了这么多钱,能大手大脚的把它都花掉吗?不能。还是应该本着勤俭的原则办事。”在党支部委员会上,她启发大家坚持勤俭办厂的原则,并提出除屋的上梁部分包给建筑公司外,其余垒墙、盖瓦、安装门、窗,一律自己动手干。她和厂长带头报名当泥瓦工。经过在群众中宣传勤俭建厂的思想,群众劲头更大,迅速投入了建厂活动。夜晚,灯笼、火把照着亮,梁彦斌和工人一起搬砖、运砖、挑泥、抬砂,干得热火朝天。奋战两个多月,他们建造了三十三间新厂房,修理了七间旧厂房,一共只花了九千多元,为国家节约资金近一万四千元。
这个厂全厂每个干部都参加生产,同时广泛地吸收工人参加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厂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新风气:“见活就干、见事就管、见先进就赶、见浪费保守就反。”梁彦斌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启发和帮助别人,那里有困难,她就和群众一道顽强地战斗在那里。浆纱的质量不好,她就和厂长一块到浆纱车间“种试验田”,参加劳动,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四车间的食堂办的不好,梁彦斌就下到厨房作试验。第一天过去了,炊事员以为她白天作饭、夜晚开会,不能起早。谁知第二天清早三点多钟,梁彦斌就从街上买回了满满一篮鲜菜。这样一连做了一个星期,伙食变好了。生动的事实感动了炊事员,向她提出保证:“一定照你的样子学。”
她在生活作风上的艰苦朴素,也深深影响着全厂职工。“勤俭办厂为集体,个人勤俭数第一,一件棉袄穿七年,补补连连赛新衣。”这是工人们对梁彦斌的赞语。很多人在作思想工作时,总是拿梁彦斌作例子。织布工人萧进才结婚时,他的未婚妻钟明佩要这要那,同伴们劝她说:“你看梁书记,结婚时穿的衣服还有补绽疤哩!人家现在穿的那件灰棉袄还是1950年发的。”这样一劝说,钟明佩就啥也不要了。甚至连许多工人的父母,也常拿梁彦斌勤俭节约的榜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厂里,梁彦斌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和工人相处如亲人。多数女工都亲切地喊她“三姐”,青年工人和新工人们称她为“梁师傅”,而一些年纪大的老工人们就叫她的小名“三妞”。
当人们赞扬她的事迹的时候,她总是说:“我所作的一切,不过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作的罢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