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以技术革新为中心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方法 沙镇公社劳力不足得到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5
第3版()
专栏:

以技术革新为中心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方法
沙镇公社劳力不足得到解决
本报讯 山东聊城市沙镇公社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高工效运动,发动群众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到11月底,已完成冬季各项生产任务的70%以上,比去年同期农活多完成一倍多。
这个公社根据整个冬季任务计算,从10月初到年底,共需用工二百一十三万个;按现有劳力计算,平均每人应做一百一十六个工日,但时间仅仅只有九十天,劳动力显然不够用。公社党委发动全体社员千方百计挖掘劳力,保证实现冬季生产计划。社员一共提出三十多条解决劳力不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革新工具。在运输和田间操作方面,普遍推行了七式轻便深耕犁(较单铧犁效率提高一倍),木轮小车加胶胎(运量提高了一倍,速度提高三分之一),麦田畜力追肥松土器(效率提高十倍多),以上三种工具共节省劳畜力十八万九千多个。排灌机械综合利用对解决劳力不足的作用更大。原来全社粮食和饲料加工,每天最少要用一千头牲畜和一千个人力。后来把十八部排灌机械充分利用起来,带动了钢磨、改良石磨、石碾、弹花机、轧花机、饲料粉碎机等十几种加工工具,全社面粉、饲料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今冬在这一方面就能节省十万个人力和十万个畜力。
二、合理使用劳力,巧妙安排农活。首先是各生产队本着农活的轻重缓急,劳力的强弱等,组织各路专业大军,使人尽其才。从公社一直到生产小队的干部都明确分线分工负责,实行六定(领导、劳力、任务、时间、规格、报酬)一奖责任制。在农活安排上,段段有重点,重点带一般。如小麦播种结束后,在开展水利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搞了小麦查补、收拾残秋、深耕平整土地、积肥等五次小段突击。全社一千二百个饲养员普遍做到使用和喂养相结合,每天增加八百多个劳力投入田间劳动。
三、改进劳动方法。原来各生产队的运肥道路不但高低不平,而且绕道很远。今冬结合平整土地取弯修直,共改路六十多条,全长三百余华里,还修筑了田间耕作路,大大缩短了运肥路程。只三万亩小麦丰产方的运肥,就能节省一万七千多个劳动日。改进节肥方法,也能大大节省劳力。各生产队认真执行了田间建场就地养猪、就地整料、就地积肥,就地施肥的办法。全社现在已有八千多口猪的圈移置到田间。此外,根据冬季天短夜长的特点,普遍实行早上工、晚收工和中午送饭的办法。
四、安排好社员生活。入冬以来,普遍整顿了食堂,成立了托儿所、拆洗缝纫组,使全社三千七百多名有劳力而被家务缠身的妇女,安心地参加了劳动。
(杨士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