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柴门霍夫和世界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5
第7版()
专栏:资料

柴门霍夫和世界语
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于1859年12月15日生于波兰比亚里斯托克城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父亲是中学的外语教师。当时波兰是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沙皇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挑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分化的政策。犹太民族的处境,尤为悲惨。比亚里斯托克是多种民族杂居的城市,其中有俄罗斯人,德国人,波兰人和犹太人。各族居民之间,经常发生纠纷和冲突。这种民族压迫和民族纠纷,在柴门霍夫的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开始有一个理想,就是必须有一种国际语,作为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好。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柴门霍夫着手摸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他认为,采用一种现成的某个民族的语言作为国际语,势必使其他民族感到是一种屈辱,因此是行不通的。国际语对各个民族必须是种中立的语言。他曾经企图复活拉丁文或希腊文那样的古典语文,以之作为国际语,但是他觉得这些已经死亡的语文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因此也是不适宜的。他达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国际语只可能是一种中立的人工语。于是他就开始了创制国际语的工作。
柴门霍夫制作国际语方案的主要原则是:(一)语音和写法的一致:一个字母只能发一个音,一个音只能用一个字母来代表;(二)取消了现存民族语语法中的许多繁复的变化,如名词、形容词、代词、动词的许多变化,因而使国际语的基本文法只有十六条,简单合理;(三)采用现存民族语的基本词汇,作为国际语的词汇,而不是去凭空创造,而且还充分发挥了接头语、接尾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基本词汇大大缩小。这些原则使得这种国际语比起各种民族语来要简便易学得多。
柴门霍夫是于1887年发表他的国际语方案的,发表时他用Esperanto。(希望者)这个笔名,因此这种语言后来被人称为Esperanto(中文的译名为世界语)。他在发表这个方案之前,曾经经过很长时期的试验,用这种文字来翻译各种著作,并且用来创作。
关于国际语的思想,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哲学家笛卡儿、莱布尼兹等都曾经注意过这个问题。在柴门霍夫发表他的方案之前和以后,都曾有过许多国际语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能够为群众所接受,没有能够取得像世界语所获得的那样的成功。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世界语虽说是人造的;但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以现存民族语为基础的,是民族语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第二,柴门霍夫在公布方案之后,就声明放弃他自己对这种语言的任何特权,而把这种语言的发展交给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众,贯彻了国际语创造中的依靠群众的这一正确原则。
柴门霍夫的职业是眼科医生,但是他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世界语的创制和推广上。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对于民族之间的压迫和战争的根源,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过他创制的世界语,有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是各国人民为了争取和平和进步的一个有用的武器。这应该说是柴门霍夫的伟大的功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