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闭门思过”三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5
第8版()
专栏:

“闭门思过”三错
莫圭如
从“闭门”这个词儿产生的成语,经常听到的就有“闭门造车”、“闭门读书”、“闭门思过”等等,具体含义固然各有不同,基本精神则是一致的,那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政治斗争,强调个人作用,如此而已。从前的知识分子很欣赏这些成语,甚至奉之为座右铭,恐怕也就是这些原因。遗毒流传,至今尚未彻底肃清。
十年来,兴无灭资,几番破立,知识分子懂得了闭门造车必不合辙、闭门读书学而无用的道理,再也不相信“闭门……”之类的话了。唯独“闭门思过”,尚为少数人所宠爱,每逢思想改造运动到来,总有那么一些同志不愿打开思想大门,搬出错误,公开决裂,而是成天打着“偷偷改”的小算盘,内一层外一层,层层密封思想真象,一心一意要走“闭门思过”的老路。据说所以如此,出于两种考虑,其一,搬出错误,有失体面;其二,“偷偷”与暴露,只是方法不同,同样能达到“改”的目的。想法确实很妙,只怕结果未必如此。
改错等于治病。改错而不愿暴露错误,等于治病不讲出病情,在逻辑上,这怎么能说得通!犯了错误,证明思想上、立场上有毛病,唯一的办法是暴露出来,自己分析批判,同时请党和群众帮助自己分析批判,挖出错误的根源,指出错误的性质,从而提高认识,决心改错,否则,单枪匹马,以不健康的身体去和疾病作斗争,未免力量单薄,所以,“闭门思过”,肯定不能思得深透;“偷偷地改”,肯定不能改得彻底。倘若在思的过程中,一旦钻进牛角尖,百思不解,岂不劳而无功?甚至,越想越不通,做了错误思想的俘虏,在资产阶级思想的泥坑里,深陷一步,这就适得其反了。
一个革命干部的风格,应该光明正大,胸怀磊落。坦率暴露,公开批判,证明能向真理低头,愿意献身革命,对于这种体面的行为,反而患得患失,遮遮掩掩,不是个人主义在作怪又是什么?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有些同志犯了错误,穷其根源,常常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在作怪,不愿站在党和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说话。如今改错,又重蹈复辙,不听党的忠告,暴露错误,提高认识,以为不要党和群众的帮助,也能“偷偷改”正。这实在令人怀疑:这些同志究竟有无改错的诚意?不管“偷偷改”的主张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所谓“闭门思过”,等于让社会主义思想吃闭门羹;所谓“偷偷地改”,等于拒党和群众的批评于千里之外。总而言之,“偷偷改”的主张,本身有三大错。不勇于认错,不认真改错,其错一也;不相信党,不相信群众,其错二也;对党不说真心话,不忠诚老实,其错三也。旧错未除,新错又添,“偷偷改”错,从何谈起!?
我们并不反对“思过”,而且主张“思过”,提倡“思过”。不过有一条,思过要开门,自我批评要和相互批评结合起来,彻底暴露错误言行和错误思想,毫无埋伏,找出症结,开出药方,并在集体的监督下,不断改造思想和立场。这好比治病,注意锻炼,留心起居,固属重要,但是一旦卧病在床,更主要的还是打针吃药,依靠医生。大开心灵的大门,让社会主义思想的阳光直射进来,对于一些同志来说,实在是当务之急。 (原载安徽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