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厦门的声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6
第8版()
专栏:名城赋

厦门的声音
李力
近十年来,我一直住在厦门。我熟悉这个祖国东南的门户。那香飘十里的玉兰树,那花红似火海的凤凰木,那彩船一般的鼓浪屿,那五光十色的贝壳……。可是,我更熟悉那炮声和开山炸石声。这是厦门的特色,这两种声音的交织,正反映了厦门这个前线城市的变化。
炮声,对已经进行了十年和平建设的后方人民来说,再也不是那么熟悉的了。可是这里,几千个日子里断断续续的轰鸣着。人们在劳动之余,心中总在想:要不是蒋介石还窃踞着厦门港外的金门,要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军队还侵占着台湾,这里的炮声不是没有了吗?我们不是可以完全安心地进行和平建设……。每当深夜,在那松涛海啸中传来隆隆炮声时,我也想着这个问题,并且想得很多很多……。
炮声的变化,也真耐人寻味。解放初的几年,在厦门前线何厝乡和金门这个相隔只四千多米海面上,炮弹嘘嘘往还穿飞,几乎分不出敌我双方谁的炮声更响亮。但去年8月23日惩罚蒋军,却完全不同。敌人大叫我们的炮击像“下大雨”。我记得,正是我们给敌人制造“人工弹雨”的时刻,我在前沿看过一场出色的炮战。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时近黄昏,蓝天上抹上半边红霞,海面上闪耀千道金光。一霎间,几声炮响,接着,万弹齐发,排空啸飞,在金门岛炸出一层烟雾,而金门岛的敌人虽然也向我们开炮还击,但一下子又被我们的炮声压哑了。
但是,当这场炮战深入一步时,在厦门听到的炮声,就是那么有规律的了,隔一天一次,双日停,单日响。直到现在,炮声仍在这样有规律的响着,当然,有时规律也被打破,单日炮声也不响了。而厦门前沿的人民,却已完全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了。
在炮声的变化中,厦门人民摸透了前线生活的规律,像一块纯钢一样,在战火中越炼越刚强。解放初几年,有人一听到炮声,就想往后方转移,可是渐渐地,人们一听到炮声,就往火线上跑,送开水,修公路,运炮弹,甚至开炮参战,男女老少谁不人人争先!他们不但勇敢机智,而且人人成为“炮声专家”。和他们一扯,他们就会告诉你,这是加农炮声,那是海岸炮声,这是我们打过去的,那是敌人打过来的,什么时间敌人最常打炮,怎样掩蔽才不会为弹片所伤……。
厦门的人民同解放军一道,在持久的战斗中不忘紧张的生产劳动。在紧靠前沿阵地的地方,累累的弹坑不见了。山明水秀,田野一片笑声伴歌声,去年并肩作战的炮兵和前线人民,又在一起耕耘。阵地后面,几畦白菜,绿油油一片。榕树底下,一栏猪圈,猪儿团团地转。战士们在炮战空隙时,美化了家园,开辟了菜园,提出了副食品生产自给,争取有余,支援前线人民的口号。
就是这样,前沿人民在海防部队帮助下,在战火中取得了丰收。那些满是弹坑的稻田,比去年增产二成多,炮声,并没有打乱丰收的歌声。
在十年不断轰鸣的战争炮声中,夹杂着另一种炮声,那是开山炸石的炮声,和平建设的声音。要是你刚到厦门来,你当然分不出这是战争的炮声还是炸石的炮声,这两种声音是那么相似,又是那么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厦门前线从有战争炮声的那天起,也就有了炸石的炮声。开山炸石的炮声一年比一年多,正反映了厦门的建设一年比一年繁荣。
走进厦门,望见的山,山山皆石,这不是普通的石,是质坚色白的花岗岩。据说,厦门岛是海底火成岩形成的,经过多少年代的变化,这里的花岗石就变得这么好,这么白。花岗石,是厦门建设的特色。而开采花岗石的爆炸声,也成为厦门建设中最有特色的声音。我清楚的记得一次爆炸花岗石的景色,那是一个黄昏,我们蹲在一个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堡垒里,从枪眼里望出去,几百米外的一座花岗石山,在狂风中巍然屹立着。这时,四周不见人影。只听得一声哨子叫,轰轰地一阵连珠炮响,顿时碎石纷飞,浓烟冲上天,浓烟里闪耀着惊人的火光。这情景,并不比那排炮轰金门逊色多少。等到烟消雾散,近前一看,花岗石崩得满山皆是。啊!就是这样的炮声,使海上浮起了一条十里长堤,使厦门由海岛变半岛。当你乘坐鹰厦铁路的火车经过海堤时,看到车两旁波涛滚滚,简直会使你不相信自己是坐在火车上,而以为是坐在轮船上,你这时不禁要惊呼这海堤的伟大。有人说,海堤是厦门人的智慧和毅力的表现。认识厦门的变化和厦门人民,外来的人总是从海堤入眼的。至于其他方面的变化,当然不是像海堤这样,一眼便可以望穿的。
我熟知厦门的过去,我知道这种不是一眼可以望穿的变化。翻开历史一看,厦门在1842年被帝国主义强辟为五国通商口岸。从那时起,这个海港成为不设防的门户,帝国主义的军舰和强盗式的商船自由停泊在港口,浓烟染污洁静的天空,油污飘浮在激荡的鹭江。厦门啊!你的身上担负过多少痛苦!我看见你,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变成了个畸形的怪物!那时,我走在街上,左边是钱庄、金铺、酒楼、舞厅,右边还是舞厅、酒楼、金铺、钱庄。那时,我看不到什么工厂。我看见华侨从吉隆坡运回来的橡胶厂、罐头厂的机器,弃置鹭江道边,风吹雨淋……。
十年的建设的炮声,使畸形怪状的厦门改变了,消费的城市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了。从火车跨过海堤以后,沿途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座的厂房。就在火车站的附近,有一座钢厂。去年,敌人的炮弹在这里爆炸过。这片地方,流淌过工人的血。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钢厂建起来了,炼出钢也轧出了钢。就在钢厂周围几十里地方,几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新工业区,有电机厂、机器厂、电化厂、橡胶厂、罐头厂等几十个工厂,在远郊区,另一个新工业区正在兴建,有纺织厂、玻璃厂、纯碱厂、糖厂等。目前,全市已有二百六十多个工厂。包括钢铁、机器、化学、纺织和食品等工业。现在,你走在街头,看看商店里那琳琅满目,万紫千红的产品:鱼肝油、罐头、毛巾、纱衫、收音机、唱机、脚踏车,都贴上厦门的商标。更多的商品,还远销国内国外。
现在,当远海传来炮声,高山又传来炸石声时,我迎着海风,漫步海滨,对岸正是海上花园鼓浪屿,早晨的太阳正以它的光辉,献给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日光岩,这时,一阵钟声响起来,那是海关大楼的钟声。这钟声已经这样地敲了几十年,可是时代完全不同了。看!我们的炮艇正巡弋回来,商船满载厦门的工业品出发了;天空在蔚蓝的海面上更加蔚蓝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