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回到祖国温暖怀抱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三十万归侨得到妥善安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7
第4版()
专栏:

回到祖国温暖怀抱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三十万归侨得到妥善安置
新华社16日讯 本社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解放以来先后回国的华侨有三十万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人民政府一贯地热情欢迎海外华侨回国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海外华侨一踏上祖国的大门,就受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对贫苦的归侨或难侨,免费供给膳宿,发给棉衣、棉被,资助车船费,协助他们回乡参加生产。对要求就业的归侨,有关部门根据“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政策,和按籍安置、主要面向农村、有技能者量才录用的原则,迅速妥善地分别安置他们到农村、工厂、企业以及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参加生产或工作。归侨中的技术人员、医生、科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和在垦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方面有经验和技术的人材,有关部门都优先地安排他们到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岗位上去。
为了安置无家可归、无亲可投的贫苦归侨,人民政府在广东、福建、广西创办了八个规模宏大的国营华侨农场。几年来有一万四千多名归国华侨,和最近被迫从印度尼西亚归来的一部分华侨,在农场落户,从事生产。对于年老无依靠的归侨,有关部门则根据他们的意愿,安置到敬老院里养老。仅广东省台山县就有三百多位年老没有依靠的归侨,在敬老院安度幸福的晚年。(附图片)
在印度尼西亚侨居了四十六年的华侨蔡钟泗。1954年全家回国,子女分别在大学和中学里学习。这是假日里,全家正在听九女蔡天治弹钢琴,中坐者是蔡钟泗夫妇。
新华社稿
陈永贵是印度尼西亚归侨,回国后,党和政府根据他的专长分配他在天津医科大学附设医院担任口腔科主治医师。图为陈永贵医师用“无痛切髓术”给患者治疗。            新华社稿
王运邦(左二),是北婆罗洲归侨,回国后在华北无线电器材厂粉银浆小组工作。他和他小组的全体人员共同试制成功一种新产品——粉银浆制造原料,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这是王运邦和其他工人在研究试制成的新产品。                   
新华社稿
以种植亚热带作物为主的福建省常山华侨农场,今年又丰收了。这个农场,种了凤梨、柑桔、水蜜桃等十一种水果和好几十种饮料、香料。图为场员们在摘桃子。
         陈一能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