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是力争上游的标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8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是力争上游的标志
时近年终岁尾,凯歌四起,好消息一个接连一个:数以千计的工厂、矿山、交通运输单位和建筑工地已经纷纷提前完成了今年的产值计划,还有很多单位已经全面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各项计划指标,争得了继续跃进的上游。现在到年底只有十八天了,在这一刻万金的决战时刻里,每一条战线、每一个行业以至每一家厂矿的职工,只要能够不骄不躁,全面抓紧,一鼓作气,乘胜直前,也一定能够全面地提前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而这也就标志着我们在继续跃进的1959年争得了上游。
为什么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是力争上游的标志呢?
全面地完成国家计划,就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全面地完成产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并且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而这些指标和要求,就是多快好省的要求在一个生产或建设单位中的具体化。大家知道,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正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根本要求;因此,一个企业全面地实现了这些指标和要求,就是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具体表现,当然也就是力争上游的标志。不但如此,每个企业的生产计划都和整个国家计划有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项两项指标,也是国家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企业全面完成了生产计划,不仅标志着这个企业争得了上游,而且标志着这个企业对于其他有关企业争得上游起了促进作用,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力争上游作出了贡献。就拿一种产品的产量指标来说吧,南京汽车制造厂今年已经生产了一千辆汽车,提前完成了国家计划;这些汽车及时地调拨到工厂、矿山、交通运输部门和基本建设单位,就将有力地促进生产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这些单位计划的完成。如果这家工厂没有完成这项国家计划指标,哪怕只少生产一辆,生产了九百九十九辆汽车,也必然会有一个企业单位少分配到一辆汽车,使生产受到影响。举一反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单位的任何一项指标完不成,都将会产生不良后果。这不但直接关系到自己单位争上游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其他单位争上游的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严肃对待每一项计划指标,把全面完成计划当作力争上游的标志,并以此用来考核自己的工作,指导自己的行动。
有人说,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当然很好。可是,既要高产,又要优质,还要低耗、安全生产等等,要求太高了,不容易达到呀。是的,我们全面地完成各项指标比起只完成一项或几项指标说来,要求是要高一些,花的力气是要大一些,所碰到的困难要多一些,必须出大汗才行。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它是力争上游的标志。如果只要多快,不要好省,或者只要好省,不要多快,把要求降低了,不出大汗也可以办到,那还能够算得什么力争上游呢?况且,所谓要求高,也只是和完成一项或几项指标比较着说的,如果拿党的总路线来衡量一下,就不是什么高的要求,而是起码的要求,是完全应该达到的要求。当然,在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过程中,是会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的。即使这样,这在具有冲天干劲的工人们面前并不算什么,正像工人们说的:要求高,志气更高,困难大,干劲更大。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是不吝惜自己的力气和汗水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正当处处争取全面完成今年国家计划的重要时刻,也有一些人认为,今年剩下的时间不长,要想全面完成计划难能办到了。还有的说:反正我们的计划已经提前完成,现在可以松一松劲了。说法不同,实质一样。它们的共同名称,都叫做“定局论”,都是右倾思想的表现。那些认为全面完成计划不可能的看法,只是孤立地看到了时间短的客观因素,而没有看到广大群众冲天干劲的主观因素。没有认识到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总路线的指引下,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这是能够征服时间,在今年最后的十多天中,赢得全面跃进的决定性因素。南京化工厂在完成今年的产值计划以后,有些同志就认为,要全面完成计划是不可能的了。他们根据原来的生产水平,坐在办公室里算呆账,算到今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为止,结果算出了一个计划再也不能全面完成的“定局论”。可是,广大群众不是用算盘、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大破生产关键,使各种产品的日产水平飞跃提高,这样再来一算,却算出了一个新的“定局论”,算出了一个完全能够全面超额完成计划的大局。至于有些同志认为已经全面完成计划、争得了上游、用不着再花力气了的看法,当然也是不对的。应当认识到,上游不是静止不变的,“天外还有天”,上游前面还有上游;既然上游永无止境,争上游的过程也永远不会结束。因此,在此时此地争得上游以后,决不能自满自足起来。不然,在他们自满自足的同时,别的单位就要在全面完成今年计划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成就,并且为明年生产开门红做好了准备工作,这样,就不仅赶上自己,而且要把自己抛在后面。这就告诉我们,所有已经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单位,都丝毫自满松劲不得,应当把已经取得的胜利,作为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的起点,争取在1959年内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既要狠抓当前生产,又要抓紧明年一季度的生产准备工作。随着1960年的日益迫近,这方面的工作也日益显得重要了。各地都要抓紧时机,在年底以前普遍进行一次机械设备检修;根据开源节流的精神,为明年的生产及早组织原材料供应;并迅速做好各项新产品的设计和试制工作。而最要紧的,是要在12月下旬发动群众讨论好明年第一季度的或1月份的生产计划,使各车间、小组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有力措施,从而保证明年生产开门红,月月红,在今年争得上游的基础上,从明年的第一天起,就能够逐日完成国家计划,继续争得上游! (摘自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