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金桥”的“保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8
第2版()
专栏:

“金桥”的“保姆”
邢克忠 杨立本
在藏族同胞称之为“幸福的金桥”的青藏公路上,有一些拿着铁锨和十字镐的人们,不论寒冬盛夏,日日夜夜地修饰着路面,保证汽车运输四季畅通。他们,就是人们称赞为“公路保姆”的养路工。
在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沿线,这样的养路工有两千多名。这里介绍的是劳动在拔海四千八百米的风火山上的养路工——共产党员王泽多和他领导的道班的几段故事。
风火山这段路是青藏公路最复杂的路段之一,属于高拔海冰冻层地带,每逢7月到9月,十几公里的路面上层就消溶成稀泥。汽车驶过时连大梁都能陷下去。人们把它叫作“盲肠”。
去年,王泽多领着九个人来养护风火山南坡路段。夏季,公路又泛浆了,汽车常常陷在淤泥里。开始他们按照技术人员的设计,从草滩上移来草坯,敷设在泛浆带;过一个时期,草坯被车轮轧烂,公路仍是一片泥浆。后来,他们在路面先铺石块,再铺泥土。但过不几天,石块被汽车压沉了下去,泥浆又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泛上来。
看着汽车一辆辆艰难地辗转在泥泞里,王泽多觉得那打滑的车轮就好像在自己的心坎上打转一样。他想:“这些汽车满载着茶砖、面粉、布匹、日用品,藏族兄弟眼巴巴地盼望着早点运到。这泛浆的路多急人哪!”
这些日子,王泽多不论睡觉,走路,干活,经常想着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割掉泛浆路这段盲肠?”
一天,他望着河床里的细沙,突然回忆起家乡甘肃省民勤县盖房子时,总要在墙根铺些细沙。泥瓦匠说,这样可以防止地下水和湿气冒上来。想到这,王泽多紧缩的双眉舒展开了。他想:
“把稀泥挖掉,铺上细沙,保护冰冻层,一定也能防止水分上冒,消灭泛浆。”
他把这个想法同大伙儿一说,大家都觉得办法好。养护段的领导,也支持他们试验。
工作开始了。他们把泛浆路面的稀泥一筐筐挖掉,先铺一层碎石,上面再铺半米厚的细沙。山上没有沙,他们就到山下五、六公里远的地方、把细沙一车一车推上山来。他们把铺沙叫做“给冰冻层盖被子”。果真,这床“被子”盖上,就使地面温度同冻层隔离开,不再溶化、冒水了。后来,再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泛浆现象。这个道班因此被评为先进集体,王泽多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整个养护段都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在高原上劳动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冬天,狂风卷着石沙,漫天扑地,吹打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夏天,高山上时而下暴雨,时而下栗子般大的冰雹,有时一天就要下几阵。为了不耽误养路,他们往往要冒着雨雪工作。
过去,这里的养路工们很难吃上一顿新鲜蔬菜。王泽多和他的伙伴们就一面利用工余时间到山里去打黄羊、野驴,一面把草滩上的野菜挪回来种植。后来他们又从家乡要来菜籽,在道班房的旁边种起了白菜。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吃菜的问题,还能分出一部分菜送给邻近的兄弟道班。
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不辞艰苦地辛勤工作?
王泽多兴奋地回答说:“以前我拉骆驼,从西宁到拉萨要走两个多月。当时我想,要能走汽车该多好啊!现在从西宁到拉萨,汽车只要跑几天,你们可知道我多么喜欢这条公路啊!青藏公路,藏族兄弟叫它‘幸福的金桥’,我们就是在给‘金桥’当‘保姆’!工作是比较艰苦一些,但是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再苦些又算得什么!”(附图片)
苗地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