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六年没有一头病猪 四川泸州专区园艺科学研究所养猪场多方增强猪只抗病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8
第3版()
专栏:

六年没有一头病猪
四川泸州专区园艺科学研究所养猪场多方增强猪只抗病能力
本报讯 四川泸州专区园艺科学研究所,充分运用大群养猪的优越条件,按照集体养猪的特点,加强了饲养管理,有效地防止了病疫发生,取得了六年不病猪不死猪的优异成绩。现在,这里圈存猪已由1954年的二百七十四头增加到一千零五十二头。今年除了自繁自养以外,到10月底止,还支援了外地优良种猪二百五十四头,外调和自食三百三十二头,春节前还有一批肥猪出槽。现有的各类猪只头头健壮。
这里从1954年起,就坚持贯彻了自繁自养的方针,有效地防止了猪只病疫传染。在自繁自养中,重视了猪种的选择,培育出抗病力特别强的优良猪。他们选择荣昌纯种白母猪同约克纯种公猪杂交,产出的第一代仔猪,不仅抗病力特别强,而且体形大,肯吃,肯长,一年就可长到二百多斤,最快的在三百斤以上。
园艺科学研究所在猪只管理方面,本着勤俭的原则,分点修建了大猪圈,每个猪圈关二、三百头猪。所有的猪,都实行了分类分级关圈。母猪和肉猪是分类上圈,便于分别集中管理,成年母猪都是一猪一圈,肉猪则分级成群上圈。实行这个办法后,每个圈的猪只大小相差不大,避免了大欺小、强挤弱,做到吃食均匀,生长一致,头头健壮,抗病力也就大为增强。
猪只分类分级关圈以后,又针对大小猪吃食的不同特点,确定了小猪一天喂四次,大猪一天喂三次,严格遵守喂食时间,使猪只饮食、活动、睡眠都有一定的时间。在饲料的配合上,采取了青粗为主、多种多样、洗净铡细、生熟搭配、调匀热喂、干清得当等办法。各种饲料喂前都作了精细处理,并实行定量供应,先干后稀,少盛勤添,使猪不择食,达到槽净圈干。
各养猪场都建立了严格的防疫制度。病圈周围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小猪的活动场都设有竹栏,以防止野外牲畜入内传染病菌。平常无故不让人入场;入场得严格遵守防疫制度,作好消毒工作,以免带入病菌。所有猪圈的地板墙壁,都经常消毒,隔绝病疫,防止传播。猪圈每天打扫三至四次,经常保持圈干槽净。打扫清洁的用具分圈专用;所有的养猪场和小猪活动场,每月作一次大消毒。
各养猪场还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春、秋、冬各注射一次“兔化猪瘟苗”,预防猪瘟;在7至8月(立秋前)内注射一次丹毒菌苗,预防猪丹毒;2月和7月各注射一次猪肺疫菌苗,预防猪肺疫。如果万一发生了疫病,就立即送往隔离养猪场治疗,防止蔓延。
这里对于防止小猪病疫,采取了三条办法:一、交换哺乳。在仔猪生下的三天内,将这个母猪产的仔猪给另一种母猪喂养,使仔猪能获得许多新的营养素,以弥补先天生长条件的某些不足,促使仔猪更好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二、山林放牧。小猪容易发生白痢病,在仔猪出生十五天后,由母猪带着仔猪在山林放牧,直到满五十天小猪该上圈时为止(春夏秋冬都是如此),就可防止白痢病的发生和传播。原因是母猪仔猪整天在外面活动,经常受日光的照射,增强了体内各种机能的活动能力,抗疫能力也就增强了;同时,仔猪在地里寻找食物,还能获得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微量原素,使猪只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三、随母上圈。由母猪带小猪一同上圈后,小猪可以跟着母猪定时睡眠,定点拉屎尿。待小猪完全习惯圈内生活时,才将母猪与小猪分开。
泸州专区园艺科学研究所的养猪工作搞得好,除了以上技术措施而外,根本的保证在于党支部加强了领导。支部书记随时到养猪场指导饲养管理工作,推行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其他支部委员也十分关心养猪工作。此外,就是充分发挥了饲养员的积极性。各养猪场都是选择热爱养猪工作、政治责任心强、有一定饲养管理经验并容易接受先进经验的人作饲养员,他们对猪只十分爱惜,管理入微,保证了上述措施的贯彻,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大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