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快工”也能出“细活” 北京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实践中贯彻总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8
第4版()
专栏:

“快工”也能出“细活”
北京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实践中贯彻总路线
本报讯 北京各艺术单位在深入学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文件过程中,出现了意气风发、继续跃进的崭新气象。演员、导演、舞台美术工作者等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把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贯彻到日常工作和艺术实践的具体行动中去。
北京市的艺术工作者,正分批分期深入厂矿、建筑工地和人民公社。已经深入基层的,他们一般上午跟班劳动,下午、晚间演出、辅导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每天还抽时间坚持练功。中国评剧院在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参加劳动的演员,把戏送到地头上、敬老院里,以及邻近的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面前,仅一个多星期,观众就超过了三万人次。虽然劳动、演出、辅导比较紧张,但是演员们心情舒畅,在百忙中还集体写出了一个反映人民公社优越性的喜剧“光芒万丈”。中国儿童剧院一个小组深入海淀区一些人民公社后,为孩子们举办了音乐歌舞晚会。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不仅在郊区工地上慰问建筑工人,还帮助人民公社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用蛋壳、土豆等制作简易木偶。中央乐团、北京京剧团、实验话剧院、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等剧团的人员,也分别下到各厂矿、工地、人民公社。许多演员和演奏家真正做到了和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留在家里的导演、演员们也都努力创作、排演,力争以“优质”、“高产”的新作品迎接1960年元旦。少数人曾经唱过的“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多快,就不能好省”的低调,已经为艺术创作中多快好省的无数事例所彻底驳倒了。中国京剧院已经提前完成1959年创作演出计划,现在又以分秒必争的跃进姿态,在半个多月中接连排出“灞陵桥”、“佘赛花”等六出新戏,并且着手编排“柯山红日”等九部大、中、小型剧目。完全由青年演员担任的新剧目“六郎探母”公演时,连连客满。观众们用“大有可为”这四个字,来赞美他们这出唱做俱重的群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红旗谱”、“粮食”、“民族歌舞”、“游园惊梦”等六部影片在同时拍摄。第二创作集体,是全厂贯彻总路线、制片工作多快好省的标兵。11月份的十七天当中,各摄影组学习第二创作集体的经验,高速拍好四百九十八个镜头,相当于一部影片的长度,质量也较好。其中彩色片“民族歌舞”摄制组人员,用“过期”的废胶片,拍出了光、色俱佳的画面,为国家节省了大批经费。这个制片厂原来比较后进的创作集体都已赶了上来,正在党委领导下采取专家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影片摄制的速度和质量。
许多艺术单位已经制定了目前和长期的剧目创作规划。有些担任重点创作任务的剧作家,已经动身到工矿、人民公社去深入生活。青年艺术剧院反映大跃进的著名话剧“降龙伏虎”,最近被移植到评剧艺苑中,不久将同更多的观众见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个创作组人人动手,在短期内就写出了几出时事短剧。从京剧、川剧等地方剧种中,移植过来的新舞剧“窦娥冤”、“白蛇传”,正由中央实验歌剧院紧张排练中。
老艺术家、青年演员们也都制订了红专跃进规划,人人勤学苦练,力争政治、艺术双跃进。现在,到各艺术单位去,都可以看到人们在学习室里热烈争辩、虚心探讨,排演场里弦歌不绝、刀飞剑舞,呈现了一片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气象。许多单位、演员、导演们贴出了大字报,表决心、学经验,互相展开社会主义竞赛。六十五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这几天正在摄影棚中赶拍他四十多年来的拿手戏“游园惊梦”,精益求精地塑造着“十六岁”少女杜丽娘的形象。著名演员杜近芳在不妨碍唱工和做工的条件下,正在苦练“大刀下场”等复杂的武工。她在大字报上提出保证:要以文武双全的新姿态跨进1960年。不久以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次青年演员汇报演出会上,又放出一批茁丽的“新花”。几年来只能扮演宫女、跑龙套的青年演员陈丽华、杨学敏、焦炳媛、马仲华,分别在“拾玉镯”、“女起解”、“打焦赞”等剧中,成功地饰演了主角。他们跃进的速度和苦学、敢干的风格,受到同行们一致赞扬。最近北京艺坛上由青年演员演出的各派佳剧,都显示出他们在继承艺术流派方面的新成就。中国京剧院青年演员毕英琦到青岛京剧团“留学”两个月以后,就使绝响多年的“让徐州”、“卧龙吊孝”等言(菊朋)派名剧重现在首都舞台上,得到许多言派老观众的好评。
互助协作的风尚,已经在北京各艺术单位形成。大家都争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送给别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排演“阴谋与爱情”时,中途换了几个主要角色,被调换下来的演员,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体验和已经掌握的表现方法,和盘托出,帮助新演员又快又好地理解、刻划剧中人物。 (洪和临 朱继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