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 因陋就简 大办工地工厂 营山水利建设器材基本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9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 就地取材 勤俭办水利!
依靠群众 因陋就简 大办工地工厂
营山水利建设器材基本自给
本报成都18日电 四川营山县根据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动群众大办“八厂两站”(铁木厂、土硝厂、硫磺厂、炸药厂、石灰厂、水泥厂、瓦管厂和竹器厂,工具修配站和运输站),除了少数钢铁、高标号水泥和硝?炸药等外,这个县水利施工所需物资都能做到自给自足。在全面动工以后,每天有数百部钢丝车、大板车、汽车和木船,源源不断地把各种物资器材运上工地。使各水利工地运土运石能用车子,筑坝取土用木轨列车,深沟起重用吊杆,凿石开方大爆破,各主要工序广泛采用了先进技术,工效成倍提高,节省了上百万个劳动日,使原计划三年完工的千里长渠,在四个月内就基本建成。
在大办“八厂两站”开始时,曾有少部分人无视群众的巨大力量,强调客观困难,想单纯依靠国家援助物资器材。中共营山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就“兴修水利为谁?怎样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单纯依赖国家,还是大家动手克服困难?”等展开辩论,使大家的思想得到统一。然后,县、区、公社层层分配了生产物资的任务,一个大办“八厂两站”的热潮在全县形成了。
办厂、办站需要原材料,如何解决?根据群众建议,主要采用了“找、制、献”三个办法。“找”,就是在全县范围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找通用的原料,又找代用原料;找大宗原料,又不忽略各种小宗原料。同时按照哪里有原料,就在哪里设厂的原则,在全县建起了许多水泥、炸药、土硝、石灰等厂。“制”,就是用土办法制造土硝、炸药、水泥等的原料,全县用土法制出的土硝原料就有七十多万斤。“献”,就是发动群众捐献或出售各种原材料。在几天内全县人民献出和售出的废铜废铁,在五万斤以上。
为了解决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营山县采用的办法是:广泛号召技术人员归队与短期训练相结合,师傅带徒弟与普遍介绍推广先进经验相结合,本地经验与外地经验相结合。首先在群众中选调熟悉技术的老手,以老手为骨干,开办训练班,大量培训新生力量;一方面由老厂和老手分工负责,给新厂、新手以具体的技术指导,一方面利用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及时地推广先进经验。此外,县里还经常派人到外地参观学习。采取以上措施后,这个县选调和培训出铁工、木工、熬硝工、配炸药工、制水泥工等技术工人九千多名,适应了大办工厂的需要。
在建厂设备方面,营山县也贯彻执行了因陋就简的勤俭原则。没有厂房,就利用旧房或自盖草棚;制水泥没有球磨机,用水碾、石滚代替;自烧铁锅,自修炉灶;不用或只用很少现金,成百的工厂就开办起来了。
运输站和工具修配站,是营山县大办工厂后,为了把分散的物资运上工地,和及时修理破损工具而广泛建立的。在运输物资方面,营山县采取了上工时自带、增援时捎带,和以五个运输站为中心组织大批车、船集中输送等三个办法。车、船输送时,还实行边修渠、边通航、边通车(大渠埂宽三米,可以通行汽车),做到水渠修到哪里,就把物资送到哪里,既保证了供应,又大大节省了运输力量。分布在工地上的七十六个修配站,使水利建设工具得到及时修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