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飞沙河水库就地取材因材设计节省大量劳力和物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19
第3版()
专栏:

飞沙河水库就地取材因材设计节省大量劳力和物资
本报讯 湖北应山县飞沙河水库在修建过程中,贯彻执行依靠群众、勤俭治水方针,从修改设计、改革工具和就地取材自修自造等方面,节约了大量资金、器材和劳力。到目前为止,这个工地已节约的水泥、钢筋、炸药等器材,以及劳力和资金,可以再修一个像飞沙河这样规模的水库。
飞沙河水库位于淮河支流的狮子河上游,可蓄水四千一百六十万公方,灌溉农田十五万余亩,原属中央治淮计划工程之一。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1958年由应山县自建这座水库。当时器材、资金都很缺乏,但应山县人民为了消灭“十年九旱”的灾难,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干劲十足,充满信心,一定要把水库修好。现在第一期工程已完成,第二期工程开始,大坝已修到二十九米高(设计高度三十八米),完成土、石方一百一十多万立方米。
在中共应山县委领导下,工地党委首先根据“就地取材,因材设计”的原则,对大坝设计反复进行了修改。重大的修改有:把粘土心墙土沙石组合坝改为粘土心墙沙壳坝(这种坝的核心是一层粘土墙,外壳是沙,最外壳是瓜米石、卵石、片石砌的护坡)。飞沙河这里沙多土少,做沙壳坝大量用沙,就可节省大量的石头、粘土和水泥。仅这一项修改,就节约劳力八十万个,以及大批水泥、钢筋等器材。其次,削减坡度又可节省二十万个劳力。另外,加高飞沙河大坝,将原设计蓄水用的花山大坝不修,这一项又节省二百多万个劳力。修改后建起的沙壳坝,已经过今年山洪的考验,证明质量良好。
这个水库工地党委贯彻勤俭治水方针的另一措施是:依靠群众自办小工厂。工地办的铁木加工厂、石灰厂、竹工厂等,先后生产了手推车七千六百多辆,木斗车一千多辆,轻便木轨一万七千多米,黑色炸药九千多公斤。制成这些工具、器材的原料,都是自力更生解决的。
现在第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一个人人献计策,个个当巧匠,勤俭治水,大搞工具改革的群众运动已经形成了。为了解决原材料不足的困难,民工们翻山越岭广找代用品,例如采黄荆条代替竹子,找旧、废木料做车子,自己学技术,自己造工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