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粮食增产25%,多种经营收入增加16% 阳平关公社农林牧副相互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0
第2版()
专栏:

粮食增产25%,多种经营收入增加16%
阳平关公社农林牧副相互促进
本报讯 陕西宁强县阳平关人民公社本着以粮食生产为主,其它多种经营为辅的方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今年夏秋粮食都获得了大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长25%,除留足社员口粮外,缴售给国家粮食三百七十万斤。多种经营总收入,截至11月底,已达一百一十万元,比去年提高了16%,这样基本上解决了吃饭和用钱的问题。
粮食丰收了,就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生产队在合理调整劳动力的基础上,用卖了粮食的钱,添置了耕牛、车辆和大量农具,并从外地买进了猪、羊、鸡等优良品种,开办了养猪场、畜牧场。目前猪已在去年的四千八百多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羊增加了95%,鸡增加了一点七倍。全国驰名的北京鸭也在这里落了户。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发展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于是办起了酿酒厂、榨油厂、粮食加工厂、纤维厂、造纸厂、砖瓦厂、石灰厂等三十多处,这样还使大量野生资源变成了有用的社会财富。又由于农牧副业的发展,绿化山区的任务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公社利用生产空隙,组织大批劳力,植树造林二万零三百亩,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
牧、副、林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猪、牛、羊大发展后,为农业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光养猪积的肥就达三千八百六十六万多斤,这些肥料对今年夏秋粮食增产起了显著的作用。又由于林、副业的发展,公共积累增多,又添置了农具。例如互助生产队,利用公共积累买了五辆架子车,修了七盘水磨,买了一百四十四头种猪,水磨加工粮食共得麸皮六万多斤,解决了集体喂养的一百八十五头猪的精饲料问题。九联生产队用积累下的公共资金买了耕牛、种猪、化肥,以及山地犁、镢、锄等生产资料。截至11月中旬,这个队多种经营总收入三万二千元,比去年提高四倍。农林牧副业大发展,到11月底,每户平均收入可以达到一百一十元,比去年增加11%。
上述成绩,是在和保守思想反复斗争之后取得的。当提出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并举时,有些干部和社员认为:“劳力紧张,多种经营不好开展”等,错误地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对立起来。公社党委除向干部和社员解释发展多种经营的好处外,并着重采取了算账对比的方法和运用群众常说的“猪养田,田养猪”的道理,启发教育干部和社员,端正了认识。当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在劳力、土地和资金使用上的矛盾时,公社采取以下办法解决:(一)抽调10%左右的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并按照各人专长,成立专业或临时组织,做到人尽其材,各得其所。同时根据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生产节令、规律,有计划按比例的调配劳力、见缝插针、抽空突击,做到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两不误。(二)充分利用“八边地”和荒废地。(三)资金问题,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采取边规划,边使用,边积累的方法,相互支援,逐步发展。采用上述办法后,矛盾得到了调整。
但不久在部分人中间又出现了“四愿”、“四不愿”的思想:愿搞大型的、集中的、赚钱快的、投资小的生产;不愿搞小型的、分散的、长远的、赚钱慢的生产。公社党委又针对这些思想,发动群众鸣放辩论,用摆事实,算细账的办法,进行说理批判,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统一了思想。这样才迅速掀起了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运动,出现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多种经营的全面大发展,也促使全公社的经济和技术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年全公社征购粮入仓提前两个月,并且超额10%完成任务;农产品采购超额12.5%;农村储蓄比去年增长五点二倍;公共积累比去年提高88.5%;劳动报酬比去年提高47%;商品量也大大增加,猪增长33.33%,桐油增长193%,野生纤维增长64.4%,栓皮增长二十倍。多种经营大发展使广大干部和社员更进一步明确了山区建设的方向,对加速改变山区穷困落后面貌,增加了信心和勇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