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0
第8版()
专栏:

“早”
曹葆铭
在武钢,一百四十天建成一座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和三十天建成一座“平炉之王”,使我们建设这样的巨型工程的时间由以“年”为计算单位变为以“月”“日”为计算单位。在襄阳专区,也只是在一个多月的秋耕当中,郧县便将五千八百架山改造成六十八万亩梯田梯地,枣阳便将一百三十多万亩小块土地连成了大片,使千年山河大变样。在这些英雄业迹面前,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拍手叫快叫好!
快从何来?好从何来?共同的回答是:大搞群众运动!“党指向哪里,群众就攻到哪里!”但是,这样的回答还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字:“早”。武钢二号高炉今年2月中旬末才动工,但他们去年三季度就开始准备。襄阳专区的秋耕8月底才开始,他们从今年4月起就开始准备了。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早早准备,大军行动起来,人无粮,马无料,弄得不好,就会“粮秣不济,不战自退”。群众发动起来了,要设备没设备,要材料没材料,也就会使群众热情受到影响,工作造成损失。当然,千军万马反过来也能使物资的、技术的、组织的准备加速完成。在“早”字里面,更重要的是思想准备。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认识明确了热情就高,干劲就大,办法也就更多。这也就是“政治挂帅,思想先行”的道理。与其把“党指向哪里,群众就攻到哪里”看做是群众运动的原因,还不如把它看做是党坚持思想发动的结果。
思想酝酿所以要早,还因为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完整,有一个发展过程。对任务的真正理解也就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有的人理解得快,有的人理解得慢。但要使群众都认识清楚,形成一个运动,就要有相当长的酝酿时间。特别是领导将群众的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总是集中群众中的先进思想,要把群众中的先进思想变为全体群众的行动,要把群众的“自在”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就更得有相当长的酝酿过程。早酝酿,早准备,就能使领导和群众在认识上经过几次反复,进一步认清事物的本质,抓住群众共同的迫切要求和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做到“抓住一环带动全面”。
关于这个“早”字,古人已有所认识,“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就是一例。不过,像这样充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能根据科学的预见作出预先的安排,特别是充分认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早充分地把人的思想发动起来的事,还是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才能作到。
抓紧这个“早”字,充分运用这种早酝酿、早准备的领导方法,在上一个运动就考虑下一个运动,在上季就考虑下季,在头年就考虑次年,便能使上一个运动刚结束,下一个运动就紧跟上来,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一浪推一浪,持续发展,也就能促使我们的建设事业不断地高速度发展,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提早建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