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力量大 水利工程效益宏 安徽抗旱百天粮棉增产 全省八千多万亩秋收作物中,有五千多万亩受旱,除二千多万亩减产外,其余六千多万亩增产或保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1
第1版()
专栏:

  人民公社力量大 水利工程效益宏
  安徽抗旱百天粮棉增产
  全省八千多万亩秋收作物中,有五千多万亩受旱,除二千多万亩减产外,其余六千多万亩增产或保产
据新华社合肥19日电 安徽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严重的干旱进行了一百多天的艰苦斗争,现已取得巨大胜利。全省八千六百零五万亩秋收作物中受旱的有五千四百零一万亩,除二千一百八十七万亩由于缺乏水源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外,其余六千四百一十八万亩都比去年增产或做到了保产。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仍比去年增产,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幅度更大。
安徽省今年干旱的特点是受旱面积广、时间长、程度严重。全省受旱地区达六十四个县,受旱面积有五千四百零一万亩。从6月20日到10月26日,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二百九十三点五毫米,比往年同期雨量少二百三十四毫米。特别是7、8两个月,当各种农作物正开花结实、需水最多的紧要关头,全省基本上没有下雨。到8月底9月初,全省才下了一些雨,但是由于雨量不大,而且地区不普遍,旱象仍然没有全部解除。一直到10月底11月初,全省各地才普遍下雨,解除了旱象。在这样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省仍然获得了丰收,与历史上干旱年是个鲜明的对比。1934年是安徽历史上最严重的旱年,两个月左右没有下雨,受旱的面积只有三千七百万亩,不论受旱的时间、面积、或是受旱的程度,都远远不如今年这样严重。但当时全省颗粒无收的有一千八百一十六万亩,灾民达八百七十一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38%。
安徽省今年的防旱抗旱工作准备得很早,在春雨较多的时候,省委就及时指示各地大量蓄水,将水库、水塘、稻田都灌满了水。当旱象一露头,各地就大力抓抗旱斗争。以后随着旱情的发展,很快在全省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旱斗争高潮。在抗旱期中,全省共打拦河坝十八万处,挖深沟塘十五万处,开引水渠四十一万条,打土井一百一十八万眼,下泉找泉十八万眼。在抗旱期中,各级党委书记都亲自挂帅,指挥作战。全省参加抗旱战斗的各级干部达三十五万多人。
安徽省在今年抗旱中,历年来兴修的水利工程,特别是河网化工程起了极大的作用。淮北用河网里的水灌溉的土地达二千四百八十万亩。淮北地区已经实现河网化的地方今年改种的五百万亩水稻,在八十天到一百天不下雨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丰收。各地的小型水利工程在抗旱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肥西县九十七个小水库的水都没有用完。
人民公社在抗旱中显示了无比的威力。在人民公社组织领导下,广泛地开展了水源、劳力、工具等方面的大协作,大大加快了抗旱的进度,普遍提高了抗旱的能力。如寿县阳公公社条件较好的九个大队在抗旱中抽出一千多人,携带一百八十部水车和一千五百多件小型提水工具,赶到三个条件较差的大队去支援,十天中就及时抢救了五千多亩受旱作物,如果不开展协作,三个大队只能抢救一千五百亩左右。肥西县馆驿公社在全社统一安排水源,按照地形调整灌溉系统,充分发挥了现有水库和大塘坝的作用,童洼等五个水库的灌溉区由一万五千亩扩大到二万多亩。
在抗旱斗争中,全省及时浇灌了受旱耕地四千六百二十三万亩,占全部受旱面积的85%,因而保证了在大旱之年仍然获得了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