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两个收瘦养肥的养猪能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1
第3版()
专栏:

  两个收瘦养肥的养猪能手
  李树森
四川蓬溪县红旗人民公社火井区联队第二管理区有个改造三类猪的能手——模范饲养员李树森。一年多来,他把病猪治好,瘦猪变肥,弱猪变强,共养好了一百四十多头三类猪,送还了原来的饲养单位。现在,他负责养的三类猪还有一百一十四头。
我前往访问时,只见他喂的一群一群肥滚滚的猪只,在荒山坡上放牧。李树森说:“这些猪来时瘦得只有一副骨架。不是背着来,就是抬着来的。现在,它们全变了样子,快要出院了!”
李树森五十四岁,他有着丰富的饲养猪只的经验,摸透了猪的习性,因此,也有一套养三类猪的办法。1958年底,他负责喂八头三类猪。开始时,八头猪偏偏倒倒的,他一瞄,就知道是饲养不善,时饱时饿造成的。因此,他先把猪圈内外打扫干净,并且训练猪只养成不乱屙屎屙尿、爱清洁的习惯。在猪食方面,做到定时定量,少吃多餐,粗细饲料吃得均匀,并且加少许盐巴和草药健脾胃。喂食后,就赶上山去活动一阵,帮助消化。不到二十天,八头猪都长得肥滚滚的。从此,李树森养三类猪的名声就传开了。后来,火井区联队第一食堂饲养场有一只母猪病倒了,睡倒屙屎屙尿。当这只母猪抬进猪场时,有人冷言冷语说:“这头母猪谁能养活,我用手板心来煎鱼吃!”李树森听了并没有泄气。他找兽医共同研究,采取土洋结合办法,用草药、针药治好了猪病,并且把他被评为模范时所得的奖金买来补品给母猪吃。由于他细心照料,这头母猪也很快就恢复健康,发情了,并且配上了种,一胎就生了十二只小猪。最后生下的一只末尾猪特别瘦弱,放到窝里还打抖。李树森就解开棉衣,把它塞进怀里,让它取暖,保证了十二只小猪全部成活。小猪满月后,李树森把它们母子送到第一食堂,食堂饲养员感动地说:“李树森,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最近,火井区党支部和兽医人员一起,总结了李树森饲养三类猪的几条主要经验:一、讲卫生,爱干净,饲料洗干净,?瓢等用具干净;二、“三定”,即喂食定时、定质、定量,按照猪的身高强弱和需要来规定喂食的次数、分量、细料或粗料。身体特别瘦的,则采取先细后粗、少吃多餐的办法,每天喂食二次到四次;随着猪只逐步强壮,逐渐减少餐次,增加粗料;三、“五不”,即不喂陈食,不喂霉料,不喂生冷,不到规定时间不喂,没有煮熟煮烂的野生饲料不喂;四、“四细”,即经营管理仔细,精饲料磨细,青饲料切细,粗饲料加工变成细料;五、“三药”,即有病用药治疗,有虫用药除掉,无病无虫喂药预防;六、根据猪的生活规律和身体强弱,每天让猪有一定的时间到野外自由活动,晒太阳,促进消化良好,生长健壮。火井区联队曾多次在李树森负责的饲养场开现场会,推广他的饲养三类猪的经验。(四川日报记者 甘泉)
关保湖
最近,在广东江门专区的一些地方,传颂着关保湖丰富的养猪经验。
关保湖,是开平县塘口公社以敬大队步溪生产队的饲养员。他和其他两个饲养员,在最近一年来,给队里饲养三百二十八头猪,平均每亩田有猪一头半。
使人赞叹不过的,是关保湖能将瘦猪养成肥猪。在他饲养的三百多头猪中,有二百多头原来是瘦猪。这二百多头猪,都是别地养了一年、两年,养不大,才卖给步溪生产队的。
“关保湖专收瘦猪”,已经成为塘口公社附近人所共知的新闻。谁家的猪养不大,都喜欢叫关保湖收养。有一次,关保湖到邻近的升平大队去捉七头瘦猪,一个亲戚见了,直率地对他说:“你还想养大这些猪吗?你看,有的已养上两年了,还像马骝似的。”关保湖笑着说:“不怕,过一个月来看吧。”一个月后,果然那七头皮猴似的瘦猪,都变成了大肥猪。
关保湖是怎样将瘦猪变肥猪的呢?据他自己讲,并没有什么奥妙的地方,就是“费些心机罢啦!”他研究了猪养不肥的原因:第一、是喂坏了。一些“三类猪”本来是较弱的,饲养员不会分窝,让它们和强猪同窝吃饲料,往往吃不到好东西,慢慢地就把胃口弄坏了。第二、是不卫生。“三类猪”大多生癞,整天“卡痒”消耗大;本来这些猪吃的就不多,加上消耗大,慢慢就变成“嘴长、耳大、肚吊、皮厚”的“三类猪”了。他针对这两个毛病,定出了改造“三类猪”的办法。这就是第一、不要怕脏怕臭,给这些猪洗澡治癞;第二、要区别大小,分栏喂养。他收养的二百多头“三类猪”,就是用这个办法育肥长大的。最近,他又向李村大队收养了二十七头“三类猪”,其中有的小猪连走路都不稳,他就把它们送近槽边吃饲料;有两头小猪不吃饲料了,他就抱着它们逐羹逐羹的喂。在他的耐心抚育下,终于把这二十七头“三类猪”从死亡的边缘挽救过来,并且养肥长大。
     (南方日报记者 关锡霖)(附图片)
  (苗地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