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红楼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1
第8版()
专栏:公社千秋

  红楼颂
  于辛田
红日升上了高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这黄河中心的绿洲——雁滩,越发显得青翠了。在绿树丛中,露出了一角红楼,是那么的鲜明夺目,老远就映进了你的眼帘。那是雁滩公社新盖的社员宿舍大楼,也正是我现在要去的地方。
农民住大楼,在甘肃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儿。当我在走向雁滩的途中,从黄河的南岸遥遥望见了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红楼,便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赶快先去把它参观一下。
大楼前面充满一片繁忙景象。大楼对面右首,是一排牲口棚,这时,一个脸膛黑黑的小伙子——大概是饲养员吧,正一边啃着馍馍,一边吆着几匹毛色油光的高头大骡子,前往渠边饮水;牲口棚的旁边是一大片空场,靠牲口棚这头放着几辆拖车,木匠正往拖车上作木架,拖车旁堆满了鹅黄色的兰州瓜,胭脂色的大苹果,紫茸茸的茄子,红通通的大辣椒,碧玉色的莲花白,金黄的大玉米……真是五光十色,绚烂多彩,几个妇女一边在整理着,一边笑嘻嘻的谈的很热闹。再过去便是一排天蓝色的“热托”二十五马力的拖拉机,几个年青工人,正在那里细心擦洗。
我找到第七生产队的刘书记。我们走向空场上的一堆木料,坐了下来。三层大楼矗立在眼前,因为大楼全是用红砖盖的。那一扇扇明亮的玻璃窗,有的挂着洁白的窗帘,有的窗扇打开着,窗台上放着一盆盆黄的菊花或粉红的绣球花,有的还可以望到屋内墙上贴的年画。我想着这每一个窗口内,都会有着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啊!这时,刘书记开了腔:
“农民住大楼,不要说在旧社会,就是在高级农业社的时候,也只是理想;可是公社化后理想实现了。看看这座大楼吧!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些人瞪着眼睛嚷叫什么‘公社搞糟了’,他就是看不见这座红色大楼。眼下,这座大楼只能住七十户,还不能把全部社员都包下来。我们的事业是发展的呀,有了这一座,就会有十座、百座、千座、万座!”
刘书记的眼睛里射出了强烈的光芒,注视着我好像是在问我:“你说对吗?”这是多么深刻、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我的心为他那炽热的语言燃烧起来。
“公社化确实把人们的眼睛照得越发亮了,使人们走社会主义大道的信心越发坚定了。”刘书记继续说了下去。“雁滩上虽然有着肥沃的土地,过去可都把持在地主、商人手里。旧社会咱们苦人过的啥样日月,你一定也很亮清。就以雁滩上魏志家来说吧,一件棉袄成了传家宝,爷爷穿了爹穿,爹穿了又传给他,他一直穿到解放;住的呢,是‘藏头房’,仅仅能把头遮住。现在你再看看,咱社员穿的什么,吃的什么,住的什么,这都是党和毛主席指的路啊!你再听听王树槐老汉的话。一次会上他说:‘刚解放时宣传住大楼,咱认为那是闲扯呢。成立了农业社时宣传住大楼,咱心里思想咱这辈子怕住不上了。可想不到咱今天真的搬上了大楼!咱再不犯愁刮黄风,下暴雨了。望望那白生生的墙,明晃晃的玻璃窗,晚上电灯亮堂堂,吃饭进食堂,要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的好,咱王树槐那有这幸福日月啊!就是这位已六十多岁贫农出身的社员,搬进大楼的第二天,拿上馒头,便自动的投到挖鱼池的大军中去了,谁也拉不住!”
刘书记介绍王树槐老汉说的那一番话,紧紧的扣住了我的心弦。我在不少会上,听到过像王老汉这样的庄稼人说出的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这平凡而朴实、完全发自内心的话,我都感到同样新鲜、亲切,我都会为那些话里面所反映出的生活中的巨大变化而激动!王老汉的话,雄辩地说明了公社化的道路,在农民心中扎下了多么深的根!这时,我禁不住向刘书记说:
“走,咱们到王树槐老汉家中去看看!”
“现在,你可别想能在家里把王老汉找着!”刘书记虽然这样说,但还是领着我向王老汉家中走去。
王树槐老汉家里共有五口人,除了他的老伴,还有三个孩子。据刘书记介绍,他的老大已找到了对象,就要结婚了。我们到了王树槐家中,果然一个人都没有。主人不在,我们还是尽情的把他们的新房欣赏了一番。这是里外两间,正像王树槐老汉说的,白生生的墙,明晃晃的玻璃窗,电灯高高的挂着。里间支着一张双人床,床上铺着崭新的花条单子,床上放着两床叠的整整齐齐的缎面子的新棉被,床头还放着两口新箱子,墙上贴着几张新画儿,完全是办喜事的样子。外屋里是一张大床,一头铺的是毡,一头是有着补绽的粗布单子,床上靠墙放着几床被子,一张八仙桌上放着暖水瓶和一些瓶瓶罐罐,靠墙角还竖着一些小工具,从这间房子的陈设上,还留露着过去生活的痕迹,但却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洋溢着主人对今天生活的热爱。在八仙桌上面的墙中央,挂着一块粉红色的绸子,我好奇的揭开一看,下面是一张毛主席像!
这时,一个干部找刘书记来了。刘书记向我说道:“该去开会了,队上正在讨论积肥、深翻的计划哩。大伙的心劲可大了!你一个人再转转吧!”
刘书记走了,我也走出了大楼。眼前又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
我想着这座披满阳光的三层红色大楼,这是一座平常大楼吗?不,这不是一座平常大楼;我想着亲眼看见的王树槐老汉生活中的变化,这是寻常的变化吗?不,这不是寻常的变化!我想到这几天看见的那些干劲冲天的人们上工钟还没响,便涌向了田间,晚上下工钟响了很久,才缓缓的归来;我更想到在公社党委会看到的那些富有诗意的数目字,今年上槎蔬菜亩产达五千四百斤,比1958年同期增长29.97%多,力争下槎亩产超过万斤;1958年全社共收入四百二十八万多元,比公社化前的1957年增长21.4%,……这一切都使我联想到这座大楼,王树槐老汉生活的变化!这还不清楚吗?是公社化使生产得到了发展,在生产大发展,公共积累增加的基础上,诞生了这座大楼,而这座大楼又照亮了多少人的眼睛啊!使他们看到了理想怎样的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使他们更有了心劲,以更豪迈的步伐向前、向着党和毛主席指的方向跃进!
想着,想着,我已走到那彩色绚烂的田野,耳旁传来一片欢笑和歌声。我偶一回头,又望到了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角红楼,它是多么的鲜明耀眼!尽管国内、外敌人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污蔑咒诅,但我们的人民公社正日益巩固、壮大;正有百座、千座、万座红楼,在祖国广大的农村中升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