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与海争地——访问“黎明”军垦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2
第5版()
专栏:越南通讯

  与海争地
  ——访问“黎明”军垦农场
  本报记者 韦真
我们乘坐的吉普车奔驰在十世纪时曾是海洋的地方。几天以前的一个上午,宁平省省委派一位同志,陪同我们乘车到红河三角洲南部海口参观一块新的冲积地。根据越南历史记载,十世纪时宁平省省会宁平市是在海边,这就是说,我们所走过的从宁平市到海边的近五十公里路程,包括北越天主教徒聚居的整个金山县和发艳镇,在十世纪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熟悉这一带情况的越南同志告诉我们说,红河三角洲的陆地,正在沿着约一百五十公里的海岸线,平均以每年五十米的速度继续不断地向海延伸着。这就是说,全长一千零五十公里的红河,从我国的云南省和越南西北山区带来的泥沙,每年平均为越南北方缔造了约七百五十公顷冲积地。
总的说来,土地是在向海伸展的,但是,有时候凶猛的海涛也会在刹那之间刷掉大片冲积地。例如1937年一次大风暴带来的海涛,曾经在三小时内卷走了红河三角洲几千公顷冲积地,仅南定省海后县,就被冲走了一千多公顷沃土,连法国统治时期建造的一道海堤也被刷得无影无踪。记者去年到海后县海滨参观时,还看到当时海堤水闸的废墟。
几百年以前,越南人民就懂得与海争地,他们建起一道道的海堤,把新生的肥沃土地保护起来,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宁平市东南十多公里的地方,现在还可以看到一道三百多年前黎朝时代修筑的海堤,名叫“鸿德”堤。它告诉我们,三百年来,这里的土地已经向海伸展了三十多公里。
“伸展速度的确是惊人的。”宁平省水利司副司长对记者说。他说:“和平恢复以来,宁平省出海的六公里宽的地段上(按宁平省出海地段一共只有六公里宽),每年向海伸展达一百至三百米。”宁平省这里的海比较浅,所以淤积得特别快。1945年八月革命前刚建成的一道海堤,目前已经离海二、三公里了。
我们来到宁平省海边之时,一道今年7月才建成的新堤出现在眼前。它离前述1945年建成的海堤有两公里远。新堤共围起了九百多公顷冲积地,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黎明”军垦农场。在那里,秋稻刚收割完毕,据说一般每公顷产量在三吨以上,几块试验田的产量达五吨到七吨。新种的大片席草已经露出水面,非洲鲫鱼跳跃在新挖的池塘里,排列达几十丈长的鸭群穿游在稻田、席草和海苇(海水芦苇)之间。新建的农场宿舍像一座整齐的市镇。部队指战员和参加农场工作的男女青年农民正在宿舍区附近紧张地挖土填石,他们在为自己修筑体育运动场。在屋旁、堤边和纵横田间的田埂边上,已经种上了无数翠绿的椰树苗,它们不久之后将成长为这一带海滨的防风椰林。
军垦农场场长武文丙同志和副场长阮秋同志在农场办公所热情地接见了我们。办公所墙壁上挂有胡主席像和毛主席像,还贴着许多用越中两国文字写成的标语:“胡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越中友谊万岁”、“学习中国人民苦战三年、幸福万代的精神”……。这些标语都是武场长亲手写的。武场长是三十年前宜安苏维埃革命的老战士、抗战时期人民军的团政委。陪同我们去访问的越南翻译黄协同志是他的老部下,见面之下格外亲热。
接着,场长向我们介绍了人民军与海争地、建成“黎明”农场的一些情况。
的确,红河每年为三角洲带来大量新的沃土,可是如果不筑起坚固的堤坝,在海涛威胁之下,这些土地是不能及时加以使用的。越南和平刚恢复,宁平省政府就开始为筑堤做了准备工作。为了使将来的新海堤得到保护,1954年,宁平省政府就在准备筑堤的堤址外,种上了五十三万平方米的海底森林。海底森林的生长情况良好,目前已有一米至三米高。今年2月15日,新堤开始动工兴建了。人民军某部接受了建堤和在这里成立“黎明”军垦农场的任务。这支部队是正在向生产战线进军的许许多多人民军部队单位之一。“黎明”农场的东北面是红河出海支流底河,“黎明”农场淤积的泥土主要就是从底河带来的。底河对岸是南定省的海后县,那里另一支人民军部队担负起了与海争夺一千公顷土地的任务,已经同“黎明”农场同时建立起一个名叫“曙光”的军垦农场。
“黎明”农场的建造者必须在雨季之前把近十一公里的长堤筑好,留给他们的只有半年时间。而在1936年以前,法国人为了修筑一道规模同这新堤差不多的名叫“云海”的海堤,共花了十一年时间;1945年以前,一位名叫黎友词的神父动员农民在“云海”堤东南边为他修筑一道七公里长的小堤,也花了三年时间。
在当地人民支援下,建筑新堤的奋战开始了。同多沙的“曙光”农场比较,这里的筑堤工作有着较有利的条件,这里的冲积土绝大部分是粘土。但困难是大部分堤址在涨潮时还受海水淹没,所以最初筑堤时必须在退潮时进行填土。这样一来,许多宝贵的白天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人民军战士在实践中发现,干的粘土泡在海水里并不容易化开,海水又很浅,而且有外边的海底森林保护着,潮水拉力不强,所以,在白天涨潮的时候倒干粘土,是可以加快筑堤速度的,特别是涨潮时还可以利用潮水,用船载土,大大节省运土的人力。
当地个别反动神父曾散播流言,说新堤一定建不成。但是人民军本着不怕困难的精神,坚决用自己创造的土法筑堤,经过八十二万个劳动日的努力,挖填了四十八万土方、一万三千二百石方,今年7月15日,海堤基本建成,比原订计划提前一个多月。东边还修好一个水阐用来排水,它是一部分人民军奋战六十多昼夜建成的。这样,反动神父散播的“海堤一定修不成”的鬼话被粉碎了。沿海天主教教民们不但敬佩人民军与海争地的大无畏精神,而且非常感谢人民军修起坚固的新堤,保护了原有的旧堤,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这以前,不管是“黎友词”堤或“云海”堤,都做不到这一点。过去在海涛冲击下,这两个旧堤经常溃决。新堤非常坚固,底宽十九米至二十二米,高出海面四米,堤面宽三米,可以走汽车。堤外还护有石块。
我们登上新堤向海了望,当时是退潮时候,海水离堤有一公里远,眼前是大片苍郁的海底森林和海苇,再往外是一直蔓延到海面的二百三十公顷新种的席草。席草是贵重的经济作物,这里每公顷能产十吨,每吨目前等于三吨干谷的价钱。宁平省出产的美观耐用的床席、地席和提篮等席草制品,远销社会主义各国,目前还供不应求。
武场长说,“黎明”农场的初步发展计划是种稻谷二百五十至三百公顷,种席草二百至二百五十公顷,蓖麻一百公顷,养牲口的牧草一百公顷。农场将继续挖许多池塘来养各种鱼。明年要养一万只鸭,不久之后要发展到三万只。农场要自办席草加工厂,用席草头尾做原料的造纸厂,用海底森林做原料的染料厂和鱼露厂等。附近海面鱼很多,准备成立一支捕鱼队。
他说,堤外的一千多公顷即将淤成陆地的浅海,不久之后将全部种上席草,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宁平省的织席业提供大量原料,同时,种席草后沙土可以淤积得更快。目前已积极准备在三公里外种上新的海底森林,预计到1966年,这一千多公顷土地就可以淤出海平线(即涨潮和退潮之间的中间线),到那时候,新的海堤又要动工兴建。
武场长指着远处的几个海岛说:“那时候请你们再来看看吧,也许那几个海岛就要成为陆地的山丘了!”(附图片)
  新堤外种了大片的海底森林和席草,远处的海岛几年后就要变成陆地的山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