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高速发展养猪业的好办法 浙江江西遍建养猪场 浙江建场十二万个江西建场七万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3
第1版()
专栏:

  高速发展养猪业的好办法
浙江江西遍建养猪场
浙江建场十二万个江西建场七万个
本报杭州22日电 浙江省各地掀起了社社、队队大办集体养猪场的热潮。到11月底止,全省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和生产小队已办起养猪场十二万五千多个。其中,60%左右都是最近两个多月来新办起来的。目前,全省公养猪的数量比10月份增加了六十六万多头。
浙江省各地公社都通过摆事实、立标兵和总结当地办集体畜牧场的经验,宣传集体畜牧场养猪多、养得好、长肉快、成本省等许多优越性,大大提高了社员们发展集体养猪的积极性。宁波专区开展了群众性的大办畜牧场运动,两个多月来养猪场由一万六千多个增加到三万六千多个。
各地社、队在大办畜牧场中,普遍贯彻执行勤俭办场方针,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有的旧屋、空屋加以整修,或由公社的泥水匠、木匠筑土墙,搭草房作猪舍,做到兴建畜牧场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淳安县各公社新建的一万多个猪舍全部是利用旧屋、旧料修建起来的。
田间建场、猪场上山,是浙江各地大办畜牧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各地公社、生产队都利用果园、竹园、茶园、桑园和山地、田头,建立简易的养猪场,目前全省共有一万多养猪场建在山上或田头。这种养猪场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很多社员反映山地、田头猪场有四大好处:采集饲料方便、用水用柴容易、积肥送肥省劳力、人畜分居清洁卫生。
浙江省社社、队队办起养猪场后,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领导,各县、公社党委新近调派了一批党、团员和优秀干部去养猪场工作或当饲养员。
本报南昌22日电 江西大办集体所有制的饲养场,发展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生产。全省在两个月来办起了七万多个集体饲养场,平均每个公社有六十个饲养场;生猪比9月份增加了一百六十四万头,比10月份增加了一百万头。同时,全省饲养家禽也发展到五千万只。
10月份,江西省各地采取“四级建场、五级饲养”的办法积极养猪,公社、大队、生产队和公共食堂四级大办集体所有制的饲养场,公社、大队、生产队、公共食堂、社员五级一齐动手饲养。两个月来,上饶专区发动社员兴建了一万零一百一十五个饲养场,达到了社社、队队和每个食堂都有饲养场;全区公养私养的生猪已达一百七十八万头,比9月份增加了二倍。
江西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加强领导畜牧业生产。省委成立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委员会,省委书记刘俊秀担任委员会主任。各级党组织管农业的书记亲自负责领导。全省许多地区的党组织还运用电话会、现场会等方式,专门布置与安排养猪及其他畜牧业生产,交流与推广先进经验。各级党组织书记、干部还普遍搞了养猪“试验田”,发现并解决办场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摸索与总结办场经验。
在大办集体饲养场中,江西各地一面发挥公社的优越条件,一面发动群众出谋出计,广泛采取“穷办法”建场,各公社运用公社人力多的有利条件,抽出劳力组织建场突击队,解决了人力问题;依靠社员因陋就简兴建棚舍,解决了猪棚鸡舍问题。九江专区各公社组织社员找到勤俭建场的办法,只用了少量的人力、器材,就建立了五千三百六十九栋猪舍。
饲养场大量增加,需要充足的猪源和饲料。江西各地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猪源方面,各公社除抽出资金购进了一批小猪外,广泛推行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实行母猪“双配、复配”,提高母猪受胎率,多产小猪;推行“一产母猪”制,增加母猪。在饲料方面,各地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下,采取了下面的办法:饲养场建立饲料基地,种植饲料作物;采集野生饲料;繁殖水生饲料;建立饲料加工厂;留足适量的精饲料。
许多地区过去没有办过饲养场,缺乏管理经验,因此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乐平县派了一千六百五十名党员、共青团员和积极分子,到新建的一千多个饲养场担任党支部书记、场长和饲养员,加强了场的领导,建立并健全了场的管理制度,使个个饲养场都办得很好。此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防疫网,县有兽医所,社有兽医站,大队有兽医室,生产队有兽医小组,个个饲养场有“猪医生”,有病治病,无病防疫,防止了生猪病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