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王快水库没有“冬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3
第3版()
专栏:

  王快水库没有“冬天”
  本报记者 王炳奎、李玉山
数九隆冬,北风凛冽。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我们访问了河北省六大水库之一——王快水库工地。
人人争上游
汽车转过山湾,就到了终点站——王快水库工区。听人说,这里距水库大坝工程还有十数华里。但机器轰鸣声,扩音器传出的优美音乐声,已隐约可闻。沿着工区马路走去,数十条宽坦的大路上,大小胶轮车,成行列队,满载泥沙,向大坝涌去。运土的车轮,不少写着“摩天车”,
“宇宙车”,“天下第一车”等多种多样的名称。这里正开展着“学标兵、赶标兵、超标兵”竞赛,英雄辈出。搬山大王郭立柱,日运石头七十七方。全库标兵楚贺英,从建库开始来工地后,已拉车三百五十七天,运沙二千二百一十三方,往返行程四万四千二百六十八里,平均每日行程一百二十四里。工地树立各种标兵,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学、赶、超”运动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11月份,全工地超额完成了筑坝开石任务的108%。
远远望去,山谷中一千多米长的水库大坝,像削去峰顶的山岭,横亘在沙河——这条为害数千年的孽龙身上。坝身上层层列列的红绿旗帜,如初春斗艳的桃柳,迎风起舞。登上高达三十四米的坝顶,极目四望,在宽五里、长二十里的工地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队队穿戴着一样服装、一样帽子、围着一色围巾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正在运土上坝。这是永远站在最艰巨岗位上的青年突击队。全工地共有“红姑娘”、“百虎将”、“钢铁姑娘”、“闪电”等多种名称的突击队三百八十二个,共三万三千多人,成为建库工程中的火车头。易县的红姑娘突击队,一色的红绒衣裤,浅绿色围巾,像朵朵盛开的石榴花。她们曾在运距十二华里的道路上,创造了日运土七趟,每趟运土一点五方的奇迹。
一台台吼叫着的动力卷扬牵引机,将一串串的土车,轻轻地带上坝顶。工地负责人说,这种运土上坝工具,在直高二十五米、坡程一百五十米的坝身上,每分钟能把八辆土车带上坝顶,比人力提高效率四十倍,并可节省一半劳力。由于英雄们实干巧干,今冬施工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多,而工效却比去年同期提高50%。
还是用英雄们自己的话描述他们的战斗生活吧:
千军万马劲冲天,
寒风只当电扇搧,
英雄不怕天气冷,
王快水库没冬天!
崖畔新城
工地近旁,依山面水,一条条宽敞大街,这便是民工们的住区。马路上,一排排白色的小房,那么明洁整齐;林立的跃进门,更显出这座“新型小城”的独特风格。百货商店、照像馆、缝纫社、新华书店、医院、理发所等服务行业,以及铁木修配厂等小型工厂,分布在各个角落。下班休息的人们,三三两两,说笑着走进商店,选购自己中意的东西。打扮得整齐漂亮的姑娘们,经常一伙伙走进照像馆,拍上一张合影纪念像。
民工住区的街道上,房洁地净,诗画满墙。无论在街上或院内,很难看到一片纸屑、一根杂草。每座院落的门前,都贴着宽幅对联。高阳县百虎将突击队的门上,写着“百虎将”三个大字。门旁的对联是:“树雄心立大志向沙河开战,超定额破难关征服大自然”。门两边的墙上,写着“百虎将公约”和“青年红旗手六好条件”。迎门影壁上,是光荣榜、比武台和百虎将的计划。走进宿舍,立刻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虽然是简易工棚,但非常舒适宜人。四面墙上,贴着标语、奖状,挂着奖旗和识字牌。炕上的被褥,折叠得整整齐齐。每人都是两套被褥,而且多是崭新的花被。
吃饭时间快到了,食堂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们参观了安国县伍仁桥公社两个民工食堂。一个食堂的炊事员们正在炸油条、做菜汤。墙上的一周饭谱上,写着每天主副食的品种。管理员李绍先说,每周的主食有七种,轮换着吃,并且粗粮细做;副食的花样有四十多种,每餐两个菜,让民工们吃饱吃好。相隔不远的十里香食堂,做的是白面皮白菜馅的包子和小米稀饭,另外还有两个菜。炊事员一定让我们尝尝。品品滋味,饭菜果然适口。工地负责同志说,全工地各个食堂都做到了饭菜多样化,三五天不吃重样饭,每顿饭有稀有干,两菜一汤,每个民工每天能吃到一斤多菜。为了更好地改善民工伙食,食堂还有自养自食的猪羊。仅安国县的工地食堂,就养了三百多头猪,二百多只羊。民工们称赞食堂说:一天三大变,赛过大饭店。
从战斗员到文艺兵
工地上,好热闹,
劳逸结合真正好。
一面筑坝一面唱,
歌声震荡半山腰。
这首民歌,正是王快水库工地的真实写照。整个工地做到了工地有文娱活动,住区有电影、戏剧。无论是白天或深夜,走进工地,可以看到那些轮班休息刚刚放下工具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唱起自编的歌子,演唱几段表扬好人好事的快板或大鼓书。当电灯亮起来以后,在工地住区的各个简易剧场里,又可看到富有生活情趣的精彩节目。据统计,水库工地有较好的业余文工团二十五个,歌咏队一百二十一个。民工们自己创作了“夫妻车”、“关不住的新娘子”、“双喜临门”等剧本三百二十六个;“沙河害”、“说唱楚贺英”等快板和曲艺节目二千五百多个;“沙河大合唱”、“歌唱王快水库”等歌曲六百一十七个;“爬坡舞”等舞蹈四十六个。这些节目,都是从工地生活中选取的题材,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剧种更是多种多样,有梆子、评剧、老调、哈哈腔、歌剧小演唱等。民工们并创作诗歌五万二千多首。
红专学校
走进工地,无论是坝顶上、土区里、大路旁,都能看到一块块的小黑板,上面写着识字课的课文。休息的时候,又会看到年青的姑娘、小伙子和壮年民工们,在看课本,记笔记,也有的凑在一起读着报。“三兰”突击队的三十多名姑娘,现在都认识了七百多字,能看通俗的刊物和报纸了。工地上凡有民工团的公社,都在工地建立了党校、团校和业余文化学校。已有两万二千多名民工在业余初小和高小学习;四千三百多人在业余中学学习;加上扫盲学习的民工,共五万二千多人,占民工总数的87%。
一年来,这个水库工地还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材。据负责同志说,已培养出汽车司机三百二十八名,拖拉机手二百四十六名,电工一百零四名,风钻手一百三十名,工程技术人员二百五十九名,以及卷扬机手、铁木工等二千五百多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