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放映队 宣传队 战斗队——记北京郊区宋庄人民公社的红旗电影放映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3
第4版()
专栏:

  放映队 宣传队 战斗队
  ——记北京郊区宋庄人民公社的红旗电影放映队
  本报记者 朱继功
“我们看了‘人定胜天’、‘南征北战’六部电影后,树立了人定胜天的信心和决心。这两天,一吹冲锋号,民工们真跟打仗一样,大冷天只穿着单衣,满车满筐,快推快挑,嘴里喊着:‘学习志愿军!’‘冲上摩天岭!’真是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效比往日提高一倍多。”
这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是京郊榆树庄水利工地上的民工们集体写给通州区宋庄人民公社电影放映队的。一年来,这个还被人们誉为“宣传队”、“战斗队”的农村电影放映队,辗转在宋庄人民公社八十八个村庄和附近的水利工地上,放映了四百场电影,观众达四十八万人次,曾经三次被通州区评为红旗单位的放映队。
这个放映队只有三个工作人员。队长黄自兴是通州区电影放映修配站下放到公社来的,其他两人都是公社抽调的。一个叫蔡玉兰,这个二十来岁、结结实实的姑娘,原是辛店乡高级社的副社长,干工作泼泼辣辣,又是个有名的“电影迷”。另一个是二十二岁的窦文荣,曾任七级村共青团支部书记。
去年10月13日,宋庄电影放映队正式建立。社员们第一次看到公社自己的电影放映队放映了影片“黑山阻击战”。放映机轧轧地响着,小蔡和小窦的心里也随着机器突突地跳个不停。电影给社员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他们也分享着众人的喜悦。
任何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宋庄放映队在建队初期也碰到不少“钉子”。他们干劲足,热情高,但不知道放映工作怎么搞法,扛起放映机到各个生产队转悠,社员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紧张的生产。
在这当口,蔡玉兰、窦文荣就想:眼前的困难,找党准有办法克服!他们向党委会作了汇报。党委书记给他们“打气”,并强调要他们作到电影工作必须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
方向很对呀,具体怎么做呢?谁也没有经验。有一回,古城生产大队党总支书记郭贵跑来问电影放映队:“有没有教育人们提高革命警惕性的影片?”放映队队长黄自兴说:“有一个反特片‘古刹钟声’行吗?”郭贵道:“行!”
为什么郭贵同志要挑选这部电影呢?放映队三个人研究以后,打开了这个闷葫芦。原来,当时社员和干部认为反正都公社化了,往年秋收时,照例要建立“护秋小组”,现在麻痹起来无人过问了。明白了党总支的意图,他们在放映前就主动作宣传:“这部影片生动地告诉咱们,在阶级斗争还没有熄灭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比如现在就应该积极护秋,保卫咱公社的胜利果实。……”看完电影以后,这个生产队立刻成立了“护秋小组”。郭贵和放映队员都没想到会收效这样快。
不久,发生了涝灾。社员们经过三涝三抢种,有点泄气了。郭贵又想起电影放映队来。放映员马上在地头架起机器,搭上银幕,给社员们放映了“人定胜天”的纪录片。看了影片,七十多岁的胡士芳老汉额上直冒热气,大声嚷嚷:“电影上这么大的洪水,人家都干过来了,咱们能叫这小水小泥挡住跃进的路吗?”一呼百应,第四次抢种又干起来。原定抢种一千六百亩蔬菜,结果完成了一千七百亩。
社员们给电影队编了一首快板:“感谢党的好领导,建立电影队真叫好,看完电影干劲足,各种道理都知晓”。电影放映队员受到了鼓舞,他们就进一步找窍门,使放映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他们把全公社四十八个生产队都作了安排,按照八十八个自然村的地形,确定放映的路线。放映队有一人作“开路先锋”,要放什么影片,先到生产队征求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现在,平均二十天,社员就能看到一次电影,生产搞得好的生产队还有“优先权”。这样逐渐使电影配合了中心运动。
放映队员们坚信:“干字当先,困难低头”。今夏雨季,通州区八个人民公社电影放映队,有五个停止了放映工作。但这个放映队在7、8月份仍然各放映了三十八、九场。他们三人拧成了一股绳,不怕雨打风吹,道路崎岖,抓晴天,抢阴天,千方百计地力争超额完成放映任务。有时放映中,下起牛毛细雨来了,放映员就一手打伞保护机器,一手掌握放映机,坚持把影片放完。放映队到了很偏僻的“摇不动村”,这里很多老年人才第一次看到了电影,他们感动地说:“真是社会主义好,只有这年头才有福看到电影!”
放映队员们除了保证电影的放映任务以外,还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起到了党的“喉舌”作用。在麦收最紧张的时候,放映队三人在头天晚上就把机器搬到田垅上。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在地头准备好,把放映机上的唱机利用起来,当一片朝霞,大伙开始投入麦收战斗时,田野上就飘荡起:“社会主义好!”等群众喜爱的歌声,真是全场欢腾。一会儿,扩音器又播出了快板:“头扎毛巾的陈元丙,干起活来一溜风,拔起麦子赛猛虎,紧赶李振华不放松,全体社员紧追赶,奋力赶上急先锋”。经过这一鼓动,陈元丙和李振华奋勇当先,当天,各拔麦子两亩半,比一般社员几乎多一半。这个用现场好人好事编成的快板,是他们在和社员一起劳动中写成的。石恩老汉听了笑呵呵地说:“边拔麦子边听说唱,干的好受表扬,晚上还看电影,真是社会主义好!”
“咱不仅要做党的喉舌,还要作党的耳目!”这三人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常常向党委汇报自己了解的工作中的问题,并积极配合解决这些问题。如有的生产队的食堂采用因人定粮、用玉米皮做淀粉等办法,节约了粮食。他们就设法把这些画成幻灯片,有批评有表扬地鼓励社员节约粮食。随着客观形势的需要,这个电影放映队从原先单一的放映电影发展到掌握十二种宣传形式。一年来,他们自编、自演的顺口溜、诗歌、相声等三十多个,自画幻灯画片五百四十多张,幻灯文字版二百二十多张,广播演说四十四件,还巡回在各个生产队办起了八块黑板报。
现在,这个电影放映队,已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当他们放映的时候,干部、社员、小学校的教师、学生、供销社的售货员都主动来帮他们把银幕支起来,把机器架好,有的还做义务的售票员。
宋庄电影放映队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收费,不仅不需要公社开支,还上缴给公社一千二百多元钱。最近,这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提出了继续跃进的口号:力争明年完成五百五十场放映任务,还要创造条件开展“白昼电影”业务,满足广大社员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