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剪除二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3
第8版()
专栏:

  剪除二心
  葛德
有一些同志,常常为“二心”所苦。一条心向着党,向着集体和人民,向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另一条心却又常常来纠缠,这条心向着自私自利、向着资本主义,而且不断把这些同志从党、从集体、从社会主义的身边拉开去。于是,在这些同志身上,时常出现“二心竞斗”的局面。他们对党的关系若即若离,个人主义情绪时隐时现。直到剪除了后一条心,只由一心主事时为止。向善之心“人皆有之”的吧。特别是已经献身于革命而又未能剪断二心的人,多是有着摆脱二心之苦的意愿的。但是,只有这种意愿还不行,问题在于如何积极地去剪断二心,在于对这采取什么态度?
西游记上有一个“剪断二心”的故事:孙悟空由于恃功骄傲,违背了师父的教训,两次破戒杀人,因此遭到逐斥,被逐之后又由怨艾产生了撒手不干的念头。二心一生,顿时便有一个六耳猕猴变作孙悟空的模样,打坏了唐僧,抢去了包裹、关文,另化出唐僧师徒四众,准备到西天骗取真经。后来孙悟空去降伏他,经过一场恶斗,从天上打到地下,从南海打到西天,后来如来佛点破了真相,原来这个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二心的化身,这才由孙悟空把它打杀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应该学习孙悟空对于二心勇于斗争和彻底决绝的精神。
第一,他敢于面对错误,决不回避斗争。一见这个“二心”之后,立即狠命相扑。尽管打得筋疲力竭,不到剪除时也不肯罢手。这一点最为要紧。一个人如果是二心并存,就说明这二心之间差不多是势均力敌的。所以在“二心竞斗”的过程中,尽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批评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也不是可以轻易获得胜利的。因为那另一条心也有自己的“金箍棒”作护身。思想斗争,也是艰苦的搏战,决不能企图稍作相搏便罢手,然后就轻轻松松地过关。如果这样,便要被胜利的假象所惑,使二心趁机潜入膏肓,更难剪灭了。而怕作苦搏的人,往往是有的。
第二,由于独力难胜,他便不怕上天入地,求菩萨,告佛祖,以求得别人的帮助。二心这种东西,的确常是真真假假纠缠不清,仅仅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于降服它的。所以有了错误,就应该敞开来,不管“真真假假”,连底抖出来,欢迎大家来帮助识别擒拿。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护痛。观世音菩萨和唐僧,为了分清真假孙悟空,都曾念过“紧箍咒”。正在与二心苦斗的孙悟空,愿意承受这种头痛,因为他不仅深知观世音和唐僧的菩萨心肠;而且也懂得这在分清真假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多数同志,在批评自我批评中都能对尖锐的批评采取欢迎的态度,欢迎大家寻根问底的追究。但也有少数人对别人的批评戒备森严,把别人一副菩萨心肠疑作恶意,生怕别人来挖自己的痛处,自己更不肯忍痛自挖。总是希望批评能像隔靴搔痒,千万不要如针刺肤。如果别人能够抚着他的脊背,像唱催眠曲一样来温言劝慰,使他能够舒舒服服地安然睡去,等一觉醒来,便面目一新,又是一个完人了;这就最合理想。这是懦夫的幻想,其结果只能是纵容错误害了自己。
第三,当他一旦看清六耳猕 的真面目以后,就“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使那猕猴“至今绝此一种”。这对错误是何等决绝。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要求自己勇于同一切旧的意识决绝的。我们的多数同志都能这样严格对待自己的错误。但也有些人,虽然已知错误所在,却还不忍下手。甚至有的人是“见了又恨它,不见了反想它”。即使是打,也只是轻拂一二,唯恐打绝了种,因此也就常常留下孽根,后患无穷。
自然不能把孙悟空完全看成一个今天的革命者。但他对二心的这种态度,的确很有点气魄。我们许多同志,在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下,对自己的错误,批判态度之严肃认真,同自己错误决绝之彻底,当然远比当年的孙悟空更为出色。但是,那些对待自己错误采取温情、姑息、软弱,甚而至于护持的懦夫们,面对这个故事,应该是问心有愧的。这些同志,即使有着一点剪除二心的意愿,那意愿也是淡微的,模模糊糊的,不够彻底和真实的,因此便经不起斗争的考验;揭穿来说还是由于他们的私心太重,个人打算太多,他们还应当以孙悟空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至于那些一心一意同党作对的人,他们本来安的是另外一条心,连“二心”也还谈不到,自然是另作别论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