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全靠党的领导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4
第2版()
专栏:

  “全靠党的领导强”
  中共广东省佛山地委第一书记 杜瑞芝
今年6月间,广东省佛山专区东江两岸的惠阳、东莞、增城、博罗四县,遭受了百年来所未有的洪水灾害,成了重灾区。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和洪水搏斗时开始,为医治灾区创伤,大力恢复生产,消灭灾害痕迹,进行了不间断的紧张艰苦的斗争;依靠人民公社的威力,经过全民奋战五个月后,在全面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不见灾痕见新村”,“灾年获得大增产,全靠党的领导强”,“共产党的恩情比东江水还长”,这些出自东江人民心里的话,决不是偶然说出来的。在五个多月以前,为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凶猛洪水,淹死了一百三十万亩半熟的早稻和三十五万亩杂粮,冲塌了堤围和大小水利工程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四宗,毁坏十二万间住屋,夺走了数量巨大的物资财富,大好的家园几成废墟;当时一百二十万灾民群众的吃、住、穿和晚造的生产,都受到严重威胁。灾区经济能否恢复?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是人们所关心的大事情,更是灾区人民要求回答的问题。共产党以最乐观和最坚定的态度回答这一问题,人民政府以巨量的财力、物力支援了灾区;并向东江人民提出“晚造夺回早造损失”的号召,这些都大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的斗志。在党坚强领导下的东江人民,以降龙伏虎般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发挥了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在不长的时间里,征服了严重的困难,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生产,重建了家园,取得了比非灾年还大的丰收。四个县今年晚造共有禾田二十万亩,共收稻谷十四亿五千多万斤,等于1957年全年总产量的97%。目前已建成新房子六万三千多间,占应建十二万四千多间的一半以上。
高速度地恢复灾区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是可能的,也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够实现。在中央高度关怀和大力支援下,在广东省委指示下,佛山地委随即组织了生产救灾指挥部;省委、地委和东江驻军抽派了两千多名干部和医护人员,组成强大的灾区工作队和医疗队,和四个受灾县、受灾公社、受灾大队的各级党组织的全体干部,深入群众,同灾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灾区工作。从洪水泛滥、交通断绝时开始,中央和省委就立即大力支援灾区,并派飞机空投粮食、物资,用各种办法源源不断地将国家和各地支援的粮食、种苗、衣物等运送到灾区。由于依靠和发挥了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实行了大协作,在党员干部带头苦战和驻军的援助下,共有二万五千多米长、需担二百多万土方才能复原的堤围缺口工程,只费了二十多天时间就全部恢复了;三百二十万亩晚稻,在“立秋”后十天就全部插下秧;副业生产也很快开展起来,并赢得了时间,为全面恢复灾区经济,为争取大丰收打下了基础。
灾区经济这么快地恢复,首先是由于一开始就走上党所指引的正确道路,贯彻执行了“生产自救,辅以国家大力支援,迅速恢复经济”的方针。由于党集中了灾区群众迅速改变灾区面貌的要求,提出了“把灾痕消灭在今冬”的战斗口号,它给群众以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鼓舞。群众以冲天的干劲,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征服重重的困难。
年轻的人民公社,在严重的灾害面前经受了考验,事实已经证明它不但在大灾之下站得住脚,而且它正是灾区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基础。党在整个生产救灾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发挥人民公社的巨大威力,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需要,及时地组织了大协作,非灾队大力支援受灾队以劳动力、工具、种苗,安排灾民住宿,支援建房子的技工和材料。这就大大地增强了与自然作斗争的主观力量;使灾区的恢复和建设工作,能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进行。
目前,东江灾区的全体人民,正在党所指引的道路上,征服东江,根治水患,为在晚造特大丰收的基础上全面地恢复和发展经济,为全部实现“不见灾痕见新村”的目标,为彻底地消灭受灾的一切痕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以水利为中心的冬春生产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