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到小高炉去的路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4
第8版()
专栏:

  到小高炉去的路上
  李北桂
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大马路,每一条马路又都是一个模样,弄得我就像陷入了诸葛亮摆的八阵图,转来转去,越走越不对,腿都跑疼了。最后,我泄气了,干脆一屁股坐在路旁。
不一会,一个身材高大、神色愉快的小伙子,挟着一本书,不紧不慢地从我来的路上走来。我赶紧立起身,奔过去截住他,问道:“同志,请问到炼铁的地方去该往哪走?”
“到小高炉去吗?走吧,我们同道!”
我连忙跟上去,和他并肩走着。
“其实,小高炉最好找,那些高大的烟囱就是。”小伙子一面走,一面说着,又用手往前方指了指。
我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林立着一排高大烟囱。但是,我固执地摇了摇头。
“小土炉哪有这么高的大烟囱?”我怀疑地望着他。
“你是头一回来这里么?”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不!去年来过,大炼钢铁时,我还在这里的小土炉上炼过铁哩!”我摆起老资格来了。
“难怪,一年了!”听他的口气,好像这一年足足有半个世纪那么久。“变化大呵,一天就一个样,何况一年!三个月以前还没有这些马路哩!”
这话倒也真,去年,我在这儿参加大炼钢铁的时候,顺着那条唯一的羊肠小径,一直就可走到小土炉,要不是这些新修的蜘蛛网似的大马路,我也不会迷路了。可是,变化再大,小土炉怎会有大烟囱呵!
“今年元月间,原来的小土炉都实行了‘五定’,在那以后,这儿的小土炉全都改建为小洋高炉了。小洋炉用热风,要烧煤气,没有大烟囱哪行呵?”他解释说。
老实说,我参观过鞍钢的大高炉,也亲身参加过小土炉炼铁,至于小洋高炉是什么样我可没见过。
“现在每批料加多少矿石?”我用行家的口吻询问着。
“我们采用小料批,每批料一百五十公斤矿石。”
“一百五?人能挑得动么?”我惊异地望着他。
“人挑?为什么要用人挑?”他也惊异地望着我:“早就用卷扬机上料了,炉顶还是双料钟呢!炉子顶上现在一个人也不用!”
“那么,风呢?是用手拉风箱还是脚踏风机?”我关心地问道。因为去年炼钢铁时,我是专门负责拉风箱的。
“手拉风箱?那哪行?全用马达啦!现在实现高温大风,一座炉子还用好几台电动鼓风机并联使哩,手拉风箱怎能够用?”
我解嘲地笑了笑。本来,我这点炼铁知识就非常有限,我不敢再“班门弄斧”了,赶忙把话题岔开:
“你上班去么?”
“不,去上技术课。”说着,他把腋下挟着的书本递给我看。
我伸手接了过来,这是一本关于小高炉煤气技术操作的小册子,忽然,有几个熟悉的小字映入我的眼帘:“胡小文编”。
“胡小文,胡小文……”我喃喃地说道。
“你认识他么?”
“名字好熟……”
“他现在是红旗炉的炉长”,我的同伴努力在帮助我回忆,“过去,大家都叫他‘两根针’的……”
“两根针”?我想起来了!不就是那个胖呼呼的农村青年么?大炼钢铁时,他刚从农村出来。他的家是在一个偏僻的山区里,活了二十一岁,那次出来,算是第一次看见了真的火车。一天到晚,他总有上千个问题要纠缠我,比如:汽车为什么不烧煤啦,电灯为什么点不着火啦……常常弄得我应接不暇。分配任务时,他自告奋勇报名上料。开炉以后,他瞅着那小闹钟,不一会儿上一批,不一会儿又上一批,把炉料装得满满的,险些把炉子冻死,他自己也累得满头大汗。
大家抱怨他加得太快说:“你要按时上料呵,十分钟上一批料!”
“我还是二十分钟上一批哩!钟太快了,忙不过来呵!”他急忙分辩说,还把手直指着那小闹钟。
二十分钟哪有这样快?大家奇怪了,都跑上去看钟,原来,他把秒针当成分针了,大家又好气又好笑地望着他。他羞红了脸解释说:
“我们村上,只有几个两根针的大钟,这三根针的小钟,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哩。”
于是他这个“两根针”的绰号就被大家叫开了。
可是,这个“两根针”怎么写起书来了?而且还是什么技术操作!我越想越纳闷。
“是炼出来的!小高炉不单是炼铁,而且还炼人呵!”我的同伴大概看穿了我的心思,便详细地叙述起原委来:
今年元月,小土群实行“五定”以后,按规划,首先得修建几座小洋高炉。修炉子还好办,有现成的图纸,按图施工就是。难的事情在后头。小洋炉比起小土炉来大不一样,光是除尘器就有三四个小土炉大,还要回收煤气,用热风吹炼。从领导到工人,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对付这种炉子。后来,才决定派胡小文到附近大炼铁厂去学习,胡小文虽然只学了短短的七天,由于有了炼小土炉子的基础,再加上炼铁厂的同志们热心帮助,学得了不少东西,什么装炉呵,配料呵,点火呵……一整套资料都带回来了。
炉子点火以后,一开始,倒很顺利,从风眼望去,炉子白亮白亮的,温度很高。到接煤气的时候了,胡小文按学来方法指挥着,把阀门一拉,不一会,只听见轰地一声巨响,一团淡蓝色的火焰从除尘器中涌出,发生了煤气爆炸,除尘器被炸坏了。这次开炉,也就没有成功。
爆炸以后,胡小文把眼睛都哭肿了。支部书记走去对他说:“别难受,最要紧的是找原因!”他一听,赶快就去翻起资料来,原来,大洋高炉在接煤气时要用蒸气,而小洋炉却没有蒸汽。没有蒸汽怎样接煤气呢?胡小文买了一大堆炼铁书,结果,书上没有讲过这种方法。
“‘书本上没有!’”他愁眉苦脸地对书记说。
“没有的事多着哩!全民大办钢铁书上也没有!”书记笑着说。
“蒸汽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非要不可?把根源找清,方法也就出来了。”书记又提醒他。
胡小文头脑清醒多了,又去钻研起来,后来,才发现煤气和空气混合就要爆炸,而蒸汽是用来赶空气的,因为蒸汽有压力……如果,把煤气的压力加大,它本身不是也可以赶空气么?他脑子豁然开朗起来,赶紧向书记汇报这个发现,在书记的支持下,又和许多人在一块研究很久,终于研究出了一套不用蒸汽的方法,在第二次开炉时一试验,成功了!
不久,书记对胡小文说:“写吧,小伙子!你不是说书上没有吗?你把它写成一本书,书上就有了!”
“就这样,这本书就写出来啦!”我的同伴说完,还把那小册子在我面前晃了晃。
不知不觉间,到小高炉了,首先看见的就是那堆积如山的铁块,我惊奇地喊出声来:
“这么多呵……都是你们炼的么?”
“是的,国家还调走了好一些,加起来有这五倍多。”
“质量好么?”
“好得很,都是一级铸造铁,前两个月还调了好几千吨出国哩!”随着,他用手指着一座炉顶飘扬着鲜艳红旗的高炉说道:“那就是红旗炉,胡小文就在那!”
我顺手望去,正好,红旗炉出铁了,那奔流着的赤红铁水,和炉顶那面红旗相映照,好看极了!
我和那小伙子分了手,又望了望那面飘着的红旗,心里想道:办完了事,一定得找胡小文聊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