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革命斗争的颂歌——“洪湖赤卫队”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4
第8版()
专栏:

  革命斗争的颂歌
  ——“洪湖赤卫队”观后
  瞿维
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在首都演出了大型革命历史歌剧“洪湖赤卫队”(集体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我很喜欢这个歌剧,它洋溢着充沛的革命热情、浓厚的生活气息,在音乐上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我国歌剧创作中的可喜收获。
这个歌剧反映了重大的历史题材,正确地描写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洪湖地区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的斗争。作者通过韩英这个人物表现了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群众路线逐渐为干部掌握,并且在斗争中一步步取得了胜利。剧中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作用。全剧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在困难的斗争中充满着对前途的信心。这些,对观众的鼓舞作用是很大的。这个歌剧所描写的虽然是过去的革命历史,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民,特别是年青的一代,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是一本生动的阶级斗争的教科书。
歌剧的音乐很吸引人,并且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者们在学习湖北民间音乐方面作了重大的努力。我们曾听到过这么一种意见:音乐只须有一般的民族风格就可以,不必一定要有地方色彩。“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证明了那种意见是不恰当的;因为民族风格正是建立在发展各地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离开了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又怎么能丰富多彩呢!歌剧里有一些优美动人的曲调。如第三场韩英和秋菊二人的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个曲调在韩英被捕后队员想念她时又重复了。有些场景,如第一场刘闯和韩英的对唱,音乐很成功地刻划了两个人物的性格,一个急躁一个沉着,一个忠诚勇敢,一个智勇兼备。第四场母女在狱中相会也很感动人。此外,第三场开始的男声小合唱也处理得很好,第五场韩英回来找赤卫队的一段独唱也富有戏剧性和深刻的心理刻划。这个歌剧音乐的最大特色在于非常简明而恰当地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这一点就保证了它的通俗易解,容易为群众接受。
此外,在演出方面、服装化装方面,都吸收了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有用的东西。由于导演和演员们的创造性的努力,使得这些东西能服从于表现现代生活的要求。这些也是使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进一步要求的话,就感到整个歌剧的音乐好像还是粗线条的描画,还没有达到精雕细刻的程度。音乐的抒情性很强,但戏剧性则还嫌不足。因此有些场景音乐同人物的心情有某种程度的脱节现象。如韩英被捕后在狱中的独唱,只感到曲调的优美而不能和人物当时的心情相符。刘闯的音乐形象也还不够鲜明。在处理合唱及乐队方面,也还感到没有广泛地扩展艺术的表现力,以便更丰富地表现生活。这些地方也许他们现在已有改进了。
“洪湖赤卫队”是从人民斗争生活中开放出来的花朵,它是如此粗壮有力、清新而朴实,是他们坚决执行党的文艺路线而取得的成绩。我相信,经过不断的修改加工,一定可以使这个歌剧在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上更加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