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有了公社,就能攀登幸福的顶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6
第2版()
专栏:

  有了公社,就能攀登幸福的顶峰
新疆吐鲁番县五星人民公社主任 肉孜·吐尔的
我们五星人民公社成立一年了,要说他的力量有多大,最好用我们维吾尔族农民的一句谚语:“我们的手很长,他伸到哪里,就能攀到哪里了”来形容。这一年中,我们办了很多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棉花、葡萄、粮食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工业、副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跃进。各项生产总收入近八百万元,比1958年增加了四分之一,95%以上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过去维吾尔族农民向往幸福生活都去祈求毫无作用的“胡大”(上帝),现在社员有了人民公社靠山。他们唱的好:“人民公社是黄金的梯子,有了他,可以攀登幸福的顶峰;人民公社是无敌的力士,有了他,可以翻天覆地。”
五星公社是一个经济作物区,盛产棉花和驰名全国的无核白葡萄、哈密瓜。可是由于农业社劳力有限,不能大规模兴修水利,不能治服风沙,土地面积不能扩大,多少年来,我们的农业生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吃粮要靠外地供应。我过去担任五星农业社(现在是生产队)的主任,当时的五星农业社劳动力只有四百多人,社小人少,总是顾此失彼,抓了这头丢了那头。毛主席给我们指出了人民公社化的道路,我们的眼睛亮了。四十三个农业社组成了五星人民公社,我们的社员不是一千七百人,而是三万二千多人了。公社除了在农业生产上增加了大批劳动力以外,还建立了常年水利专业队、工业专业大队和大批的从事集体福利的人员。在公社的强大威力面前,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都显得非常渺小了。过去威胁我们发展生产的最大的问题是风沙。戈壁上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往往吞没坎儿井,毁坏田园,很多农田也常因此变成沙丘。有了公社以后,我们再不害怕它了。公社刚一成立,就动员了四千七百多劳力,展开了向风沙要田地,向自然要棉花的战斗。在风沙最严重的地区,营造了三个拦沙林带,栽种了二千一百亩防风林,挖修了许多被风沙埋没多年的坎儿井。一年中,我们在沙丘上开出一万四千多亩农田。这些农田等于过去八年来四十三个农业社扩大耕地面积的总和。被风沙压的一直抬不起头的沿磨石和黄庄子两个管理区,在公社大集体的帮助下,一年就开出四千一百六十九亩耕地,比1958年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总产量增加了一倍半,全年总收入比1958年增加了将近一倍。
我们公社恰好座落在吐鲁番这个“大火盆”的盆底上。这里,夏天最高温度达到摄氏四十八度多,热地里可以把鸡蛋烫熟。偏偏这地方终年无雨,农田全靠地下坎儿井水灌溉。农民形容水的宝贵,常说一滴水,一滴血。解放以前,地主剥削农民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靠他占有坎儿井。有了水,我们这地方才能发展生产。可是要修建许多几里路长、数十米深的坎儿井,靠一个农业社的有限力量是有困难的。我担任五星农业社主任的时候,年年都和社员筹划修一条引山水的水渠,可是当时能抽出的劳动力不过十几个人,始终没有修成。公社化以后,马上成立了一支五百多人的常年水利建设大队,在一年里就修好了二百三十道坎儿井,新挖了三十四道坎儿井,兴修了一座小型水库。我们梦想多年也没法修的渠道,已经修成了,横穿全公社二十多公里,灌溉着二千四百亩农田。现在,我们正在修建一个能灌溉六千亩地的水库,光这一项工程就要一万二千多个劳动日,没有人民公社,谁敢想做这样的事情呢!这一年,我们鼓足干劲,运用大集体的力量,在农业生产上打了一个大胜仗,在保证棉花、葡萄等经济作物发展的同时,达到了粮食自给,改变了历史上人缺口粮、畜无饲料的状况。今年,公社的工业、副业的跃进步伐,比农业还大。现在我们拥有农具修配、轧花、榨油、磨面、煤矿、烧砖等生产单位一百五十多个。全社今年工业、副业总收入比1958年增加了两倍。随着生产大发展,社员的生活也迅速提高了。公社兴办的各种集体福利事业,是不断提高社员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全社共建立了一百四十四个公共食堂,兴办了托儿所、幼儿园一百八十四个。所有过去无依无靠的老人,都在幸福院过着幸福的生活。今年,公社仅农业总收入即达六百五十万元,除去生产开支、公共积累和社员伙食费以外,平均每个社员(大人、小人)全年光这项就收入二百七十六元,比1958年增加了26%。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今年全社日常生活用品销售量比1958年增加了39.4%。
这些天来,我自己想的很多。无论睡觉走路,脑子里总是想着公社将来的美丽图景。过去,我总是把地主的庄园看作是最上等的住宅。可是,它和我们的开始建设的新居民点一比,简直渺小得像个老鼠洞。(附图片)
  多大的颗粒、多大的串啊,吐鲁番今年又是一个葡萄丰收年!
新华社记者 艾海提 武纯展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