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不用砖、瓦、砂、石、木材、钢材、水泥、暖气片、铸铁管 哈尔滨建成新技术试验楼 用炉灰渣、矿石渣、稻草等作材料,成本低、建设快、经济适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7
第3版()
专栏:

  不用砖、瓦、砂、石、木材、钢材、水泥、暖气片、铸铁管
哈尔滨建成新技术试验楼
用炉灰渣、矿石渣、稻草等作材料,成本低、建设快、经济适用
本报哈尔滨26日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职工在党的领导下,本着多快好省地进行基本建设事业的精神,用炉灰渣子盖大楼,用热风取暖试验成功。他们和哈尔滨市设计院协作,新近建成一座面积八百九十六平方米三层民用楼房——新技术试验楼。
这座新技术试验楼是去年哈尔滨市建成的“四不用”大楼的新发展,它的全部建筑材料不用砖、瓦、砂、石、木材、钢材和水泥,而用炉灰渣、矿石渣、浮石等原料制成的预制矽酸盐砌块作建筑物主体,用稻草制成人造纤维板作门窗框,整个大楼70%的建筑材料用的是炉灰渣子。同时不用锅炉、铸铁管和暖气片来送热取暖,而是用红砖砌成空气加热炉,把空气加热后通过地下缸瓦管道送入屋墙孔道里,通过散热板辐射热风取暖。这就摆脱了建筑史上惯用材料的束缚。为建筑事业开辟了广泛的材料来源。
哈尔滨市建成的这座新技术试验楼有五个优点:(1)在建筑材料使用上,由于利用了炉灰渣、矿石渣和稻草等工农业生产废料,节约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这座楼房和同样的混合结构建筑物比较,可以节约钢筋七点四吨,水泥四十吨,铸铁管、锅炉、暖气片等十二点八五吨,木材二十六立方米,毛石、河流石等三百一十立方米,砂子二百一十立方米,红砖二十万块,瓦五千六百块。(2)用炉灰渣等原料预制矽酸盐砌块作建筑物主体,作到了轻质、高强度。由于这座楼房用炉灰渣、矿石渣和浮石等多孔轻质材料代替了河流石等重骨料,并在结构上采用了空心构件,就使整个建筑物的重量比一般混合结构建筑物减轻三分之一。而建筑物的抗压强度,经反复试验证明超过设计要求。它的保温性能也强,室外气温在摄氏零下十五度时,隔日放一次热空气,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摄氏零上十五度左右。(3)由于采用炉灰渣等为原料预制的矽酸盐砌块为建筑材料,为机械化吊装的装配式快速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这座楼房只用十多天的时间,施工人数最多时才用二十八名工人就建成了。(4)利用工农业生产废料作建筑材料,比一般砖木混合结构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每立方米矽酸盐砌块比红砖砌体降低成本14%,比混凝土砌体降低成本11%,而用稻草人造纤维板更比用木材降低成本50%。(5)用热风辐射取暖,不仅节约24%的燃料,而且室内温度均衡。它所用的空气加热炉,燃烧过的煤烟经过过滤袋收回炭黑,然后将剩下的废气送入住宅卫生间的排气管道排出屋外,这样就不用大烟囱,对改善城市卫生有很大好处,而大楼室内取暖,是用空气加热炉加热净洁的空气。
这座新技术试验楼,是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总路线实现大跃进的产物。中共哈尔滨市委非常重视这一新鲜事物的成长。这座楼房从破土动工,就曾有人怀疑用炉灰渣子能盖起楼房。在试制矽酸盐砌块时,一连十几次都失败了,这时,就有人主张“不要盖三层楼了”,“盖个小平房试验试验吧”。这个公司党委针对这种情况,向职工提出“不试验成功不罢休”的口号。经过六十次的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矽酸盐大块。当楼房盖起来后,按照原设计方案,在现场研究试验中,热风总通不到室内,因而设计部门和建筑部门对试验信心不大。哈尔滨市委针对这种情况,决定由基本建设部、建工局等部门的领导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加强试验领导。这个公司根据任仲夷同志的指示,结合八届八中全会的精神,鼓起更大干劲,又开始试验,终于把热空气通到室内。
新技术试验楼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大搞群众运动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这个公司领导干部都参加劳动,深入到具体关键中去解决具体问题。在工地组织了有老技术工人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共开了一百多次三结合会议,解决了无数的技术问题。(附图片)
  哈尔滨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用炉灰渣子盖成的新技术试验楼的外景 新华社记者 刘志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