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为节省建筑材料开辟新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7
第3版()
专栏:

  为节省建筑材料开辟新道路
  中共哈尔滨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委员会
  中共哈尔滨市设计院支部委员会
哈尔滨新技术试验楼的建成,也和其他新鲜事物一样,从始至终充满着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促进派和促退派的斗争。在开始酝酿建筑时,就有些人信心不足,他们说从来就没听说用炉灰盖房子,因之就认为干不成。当备料中球磨设备磨不碎页岩和浮石时,有些人就开始动摇,要将这座建筑的三个单元改为两个或一个,甚至要改为小平房。但积极分子和老工人则相反,他们要坚决干到底。省、市委和公司党委坚决支持了这些先进思想,并不断地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革新和创造。在各方面的鼓励支持下,职工们树立了必胜的信心;于是他们自己动手改进球磨机,从而解决了争论月余的难题。但在使用炉灰作矽酸盐的试验过程中,又多次发生了裂纹、变形、强度不够等现象,保证不了质量。这时,个别人又对炉灰矽酸盐发生了怀疑和动摇,随着就出现一些冷言冷语,说什么“炉灰能盖大楼还用砖厂干啥!”党委发现这些右倾保守思想之后,立即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并向试制的职工指出,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不成多次试验,直到成功为止,坚定信心决不动摇。许多职工根据党的指示,继续坚持试制,终于取得了最后成功。
但在楼房建成后,有右倾思想的人又说:“盖成了给我住我也不住,塌下来出事故怎么办!”可是参加试验和建筑的工人们则相反。他们说别人不住我们住,我们心中有底。土建工程完毕之后,着手改革采暖设备;经过几天的试验,都失败了。少数人又产生了“不管怎样,楼房盖完了,用土炉子也可对付”的思想,想终止试验。但是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鼓舞下,全体职工深反右倾,大鼓干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新高潮,公司和设计院全体职工,又重整旗鼓,继续试验,最后成功了。正如许多职工所说的,如果没有反右倾、鼓干劲,没有党的坚强的领导,没有政治挂帅,要想建成新技术试验楼是不可想像的,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
大搞群众运动和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突破生产关键的重要法宝。在整个新技术试验楼的试建过程中,由始至终地贯彻了群众路线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到了人人动脑,人人献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在解决技术问题上,由于见解不同,也产生过许多认识上的分歧。技术人员有着理论基础和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他们缺乏实际生产斗争的经验,因之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比如在炉灰矽酸盐试验成功大量投入生产时,大块发生了裂纹、变形、强度不够的现象,工人认为是配合比不均,供气不足的原因;而技术人员则认为,工人操作不细心,没有按操作规程干。为了切实弄清原因,党委决定,从书记、厂主任到技术员全部投入到生产中去,边参加劳动,边和工人一起找原因。事实上工人在“奔尖端”的创造中,态度是十分认真的。矽酸盐大块发生裂纹、变形、强度不够,确是搅拌时间短,配合比还不准,在蒸汽养生过程中产生水分过大等原因造成的。这不仅教育了技术人员,同时又进一步掌握了新技术在生产中的操作技巧。事实证明,新出现的新事物或新技术,在书本上是难以找到的。工人是生产中的直接参加者,最实际,所积累的经验也是极为丰富的。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无穷的,因此在新技术楼的试建过程中,把解决每项重大技术课题,都首先交给群众,发动大家讨论,集中群众智慧加以解决,并把它纳入工人参加管理的主要中心内容。每天通过班前班后会的形式,讨论问题,提建议,突破难关。有的老工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达百条之多。“三结合”的经验,在这座新技术试验楼的创建过程中,又一次发挥了巨大威力。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针对无数次的重大技术难题,曾先后召开了百余次的“三结合”会议,从而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新技术试验楼的创建成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结晶。新技术试验楼是多项技术的综合体,因此,无论是单靠那一个部门,都是难以胜任的。新技术试验楼从开始提出到全部建成,哈尔滨设计院始终是和施工部门紧密结合的。不仅从设计上作到了互相交流经验,共同研究方案,而且在很多重要技术的试验和施工上,也作到了紧密合作。从而解决了设计跟不上施工需要的矛盾。同时,新技术试验楼在建设中,也先后得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院、黑龙江工学院等六、七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派来了技术人员,从技术上帮助研究、化验分析和鉴定,从而得出了最后科学结论。因此,新技术楼的建成是共产主义大协作的产物。
新技术试验楼的试建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在建筑方面进行技术革新的信心,哈尔滨有关领导方面已决定大面积地推广这一新技术。明年建设的职工宿舍,将有部分采用这种新技术、新材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