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加速实现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7
第3版()
专栏:

  加速实现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
  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贺秉章
一年来小型煤矿的辉煌成就
总路线的光辉照亮了小型煤矿迅速发展的道路。一年来,小型煤矿的工作,像煤炭工业其他战线一样,也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以跃进的步伐不断地向前迈进。
一年来,在各地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许多地区在去年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钢铁工业布局以及当地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煤的需要情况,对小型煤矿进行了定点、定型、定员、定组织、定领导的“五定”工作。本着“全面改造,重点提高”的精神,对资源丰富、煤质较好、有发展前途、交通运输方便的小型煤矿,进行了技术改造工作。不少小型煤矿经过技术改造以后,从小到大,由手工操作逐步变为洋土结合的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虽然小型矿井的个数和占用的劳动力有所减少,但煤炭产量却有了显著的提高。效率也不断增长,成本大幅度降低。根据湖南、河南、安徽、山东、山西、广东、广西七个省、自治区的统计,今年1—10月份已经改造了六百九十八个矿井,年生产能力比改造前增长了114.8%。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如此巨大,收效如此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小型煤矿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公社经营的煤矿一般都有了盈利,因而增加了县、社的公共积累,对发展县、社工业,支援农业,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山西省介休县共二十三个人民公社,就有十九个公社开办了小型煤矿,其中有八个人民公社的煤炭工业总产值占它们工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其中兑九峪镇公社的煤矿收入占该社总收入的57%。今年以来,煤矿就给公社交了一万二千多元,并为公社添置了五辆汽车,修建了一批食堂和住房。有不少公社都因开办小型煤矿获得盈利,买了机制农具、开办了工厂。
各地在进行小型煤矿“五定”的同时,就考虑了煤炭的综合利用,一面进行重点矿井的技术改造,一面就建立小型的土化肥厂、土炼油厂。四川、陕西、青海、黑龙江、广西、吉林等省、区在煤的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四川威远煤矿目前每炼一吨焦炭提取的焦油已由五点五公斤提高到十九点九公斤,最高达到二十二公斤。陕西省子长县红全煤矿使用煤炭以土法炼出了汽油、煤油、轻重柴油,不仅增加了该矿的收入,而且解决了附近群众用煤油照明的问题。
过去,小型矿井大都是人工开采,手工作业,设备比较简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在北方有“小窑不过夏”南方有“冬季挖煤春季歇”的惯例,一到雨季,经常有大量的小型矿井被水淹没,生产时断时续,产量忽高忽低。但是,今年以来,开始打破了这一历史惯例。经过重点改造的小型矿井一般都渡过了雨季,保持了正常生产。
过去,小型矿井一般都是人力背煤,人力拉筐,劳动强度大。但随着技术改造运动的开展,大大减轻了笨重体力劳动。山西省在今年进行了技术改造工作以后,在县营以上的小型煤矿已基本上消灭了人力背煤、人力拉筐和辘辘绞煤的笨重劳动。安徽省芜湖专区的泾县、宣城、广德,安庆专区的金鸡笼、集贤发、姑塘以及阜阳专区的山金家等煤矿,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先后实现了车子轨道化、井口绞车磨盘化、空中运输绳索化、运煤运土滑车化,基本上消灭了肩挑、人背、人抬现象。
小型煤矿技术改造的方针和今后的任务
1958年以来,小型煤矿已日益显示出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基本上满足了小高炉炼铁和分散性的地方工业、农业、民用煤的需要,而且为南方缺煤地区进一步发展煤炭工业,打下了初步基础。更重要的是小型煤矿在发展煤的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尽管小型煤矿的规模小,办法简单,它所起的作用却不是大型煤矿能够完全代替的。但从小型煤矿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凡是未经改造的小型煤矿,还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弱点:(1)以人力操作为主,设备简陋,提升运输困难;(2)较多地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安全情况不好;(3)生产不稳定,服务年限短;(4)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上述情况说明小型煤矿的现有生产能力与满足国家需要发生矛盾;小型煤矿的服务年限短与扩大生产能力发生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在有煤炭资源的需煤地区还应积极开发小型矿井以外,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加速实现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积极地逐步地改变生产技术的落后状态,为提高生产能力,增产煤炭,满足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而奋斗。
我们在小型煤矿技术改造中,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全面改造,重点提高”的方针。所谓全面改造,就是对大量的小型煤矿,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条件,采用土改造的办法,逐步改造它们的劳动条件,提高煤炭产量,实现正常生产。所谓重点提高,就是选择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小型煤矿,根据需要与可能,采用洋土结合的办法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走上“小洋群”的道路。
在开展小型煤矿技术改造中,还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 凡资源基本可靠,有一定的储量,有发展前途,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分期分批的进行重点改造:(1)与地方钢铁工业对口的;(2)满足附近工农业和民用煤需要的;(3)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4)交通比较方便,煤炭可以外运的。在储量丰富,需煤急迫,而尚未进行开井的地区,仍应积极发展,开小型矿井,以满足当地用煤的急需。在老矿区已有矿井的附近,一般不再另开小井,以免影响大矿区的整体规划和生产安全。
小型煤矿,在实行改造以后,一般要求达到以下标准:(1)用土法改造的矿井,年生产能力一般的要求达到五千至一万吨左右;
(2)土洋结合,以土为主进行改造的矿井,基本上达到“三三制”的标准,即年生产能力达到三万吨左右;服务年限三年以上;提升、通风、排水三大件中,至少有一件采用了机械设备;(3)洋土结合改造的矿井,也就是重点改造的矿井,要求达到“三十十”的标准,即三大件一般都采用动力机械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十万吨左右;服务年限达到十年左右(江南地区可稍低于这个要求)。
二、投资与设备的主要来源 在解决小型煤矿技术改造的投资和设备问题上,我们应当充分依靠专县乡社的力量,和动员广大群众的力量,本着自力更生为主和国家必要的援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工作。任何坐等或是完全指望国家投资来帮助进行改造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三、尽量节省人力,充分使用畜力,争取利用动力 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我们一年来的实际经验,我们认为,在技术改造中必须采取“尽量节省人力,充分使用畜力,争取利用动力”的方针。由于农业生产和建设的大发展,对煤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了。小型煤矿必须担负起满足农村用煤需要的任务。但单纯依靠人力提升、排水和通风的小型煤矿,就不能适应今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达增产的目的。实现全部动力机械化,是大家所向往的,也是可以解决的,但只能逐步地加以解决,不可能一下子作到。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目前,我们进行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最大量的还是土改造,部分的是半土半洋的改造,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才进行以洋法为主的洋土结合的技术改造。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大多数是有使用畜力的习惯与条件的,而且使用畜力带动土机械,技术简单,兴办容易,既可以就地取材,又能缩短技术改造的时间,所以充分使用畜力,是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事实上,在一些已经使用畜力代替人力的小型煤矿中,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山西省介休县义棠煤矿在五十五米深的立井中,过去用辘辘提升每班需十一十二人,每次提煤二百五十斤,每班提煤三十吨,但改用畜力绞车提升以后,每班只需四人,每次提升六百斤,每班提升六十吨,比使用辘辘提升每班减少六—八人,提升效率提高一倍。山西高平人民公社贺岗煤矿以畜力代替了人力拉水车,新疆大黄山煤矿使用马拉磨车提升,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大力发展煤的综合利用 全国小型煤矿的另一个重大任务,是积极发展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用途并不仅仅局限于用作燃料,从煤中可以提炼出很多种产品来。如焦炭、人造石油、化学肥料、农药、炸药、染料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化学工业原料。总之,煤的综合利用是大有可为的。煤的综合利用也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的企业,另一方面要采取“小土群”的办法。土法的综合利用,使用的设备和操作方法都比较简单,适合在小型煤矿中普遍进行。
我国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大多数县、社都有煤矿。随着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急需很多的化肥、石油、农药以及其他化学工业原料。小型煤矿积极进行煤的综合利用以后,就可以帮助当地解决化工原料的供应问题。其次,在运输条件较差的地区,还可以缓和一部分煤炭的运输问题。第三,将会使小型煤矿增大收益。可以说小型煤矿搞煤的综合利用是“一举数得”。
经验证明,采取土办法,小规模的进行煤的综合利用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如山西马口煤矿由两名干部和三十八名农村青年办起来的青年红旗炼油厂,设备简单,土法生产,在今年1—8月份生产焦油一百五十一点七吨,还生产了轻柴油、重柴油和沥青等五种产品,还试制成了锭子油等。像这样的例子,各省都有。
开展以“五改”为中心的“四比”红旗竞赛运动
为了贯彻上述的方针和任务,必须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以“五改”为中心的“四比”红旗竞赛运动。“五改”是针对小型煤矿当前障碍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工具设备、劳动条件和地面运输;“四比”是比产量、比劳动效率、比成本、比安全生产。
一、设法改进开拓方式 煤矿企业是以开采地下资源为目的的,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开采范围、合理的开拓方式和一整套井巷开拓系统。开采范围、开拓方式和井巷开拓系统不仅对矿井发展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又是实现矿井各个环节技术改造的前提。为此,各个小型煤矿,必须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划定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和生产能力。按照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地选择露天、平峒、立井、斜井等开拓方式。
二、努力改进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是矿井作业的“心脏”,它直接影响矿井产量的提高和劳动效率、生产成本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好坏。同时,对采矿作业的安全和地下资源的回收,以及矿井的服务年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小型煤矿必须根据煤层地质条件,研究制定合理的采煤方法,尽量采用各种短壁采煤法和长壁采煤法,消灭过去那种“采掘不分”和“以掘代采”的作法。提高煤层的回收率,减少资源的损失。
三、尽量改进工具、设备 当前对小型煤矿的工具、设备的改进工作,应以提升、排水和井下运输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工具、设备为重点,本着“尽量节省人力,充分使用畜力,争取利用动力”的方针,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实现这些环节的技术改造。
在提升方面,井筒过深时,必须消灭手摇辘辘或人推磨车,尽可能采用畜力磨车。在畜力不足的地区,可用锅驼机直接带动木制绞车,或用蒸汽机带动木制绞车。在井下运输方面,尽量实现车子化、轨道化,尽快地消灭人力拉筐、背筐、挑筐等笨重体力劳动。在排水方面,除尽可能利用地形开凿平峒外,应当广泛地推广畜力水车、手压泵。
四、逐步改善安全和劳动条件 当前小型煤矿应当大力改善通风工作。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认为应采用自然通风与简单机械通风相结合的办法。首先在开拓上必须有保证风流畅通的井巷系统。其次,应广泛采用脚踏扇风机、水力扇风机;有条件的,利用废蒸汽帮助自然通风。在瓦斯情况严重的矿井,应设法采用机械通风。
凡有瓦斯的矿井,必须逐步消灭明火灯照明,大力推广湖南式的干电池灯或四川式的蓄电池灯照明。
小型煤矿集中的地点,宜按专县设立瓦斯检查员和通风员,购置必要的仪器,巡回检查。
小型煤矿应当加强劳动保护工作。作到工人下井,带柳条帽、穿胶底鞋、佩带矿灯,并积极地有步骤地解决其他一切劳动保护用品。井口附近应设置简易工人浴室和简易医疗室。
五、大力改善地面运输 为了作到多产多运,多调出煤炭,小型煤矿必须在大搞群众性的短途运输的同时,大力改善运输条件。凡是有条件的,应积极修建轻便铁路,铺设轻轨、土铁轨或带角铁的木轨,采用木矿车运输。北方地区,应充分使用畜力运输;南方地区,应尽量利用水路运输;山地地区,应采用重力滑坡、溜煤槽或土架空索道等办法运输。
为了加速实现小型煤矿技术改造的任务,把以“五改”为中心的“四比”红旗竞赛运动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必须抓紧以下三项工作:
一、广泛开展红旗竞赛 开展以“五改”为中心的“四比”红旗竞赛运动,是今后小型煤矿中大搞群众运动的主要形式,是保证完成小型煤矿技术改造任务最有效的途径。各省区要根据本省区的具体情况,迅速制定竞赛评比的标准。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如组织矿与矿、班组与班组、工种与工种之间的对口赛和一条龙的协作赛以及标兵赛等等。特别是标兵赛,可以层层开展,逐级选拔。通过标兵赛,做到“经验定型,标兵成套”。
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 最近我们初步选定了十五个方面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六十项先进经验,作为小型煤矿推广先进经验的重点。这六十项先进经验包括了小型煤矿生产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全面地系统地推广这些先进经验,必将使小型煤矿的生产面貌得到显著的改进。
为了使先进经验推得广,推得快,并且能够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推广先进经验的办法也要来个革命,就是要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来推广先进经验。组织现场技术表演赛、各种类型的现场会议和先进经验观摩传播队是用群众运动形式推广先进经验的主要方法。各省(市)、区、专、县甚至乡社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作到大家动手,人人参加,把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搞得轰轰烈烈,踏踏实实。
三、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小型煤矿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发展之后,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跟上去。在小型煤矿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应以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为重点。在生产组织上,实行三班生产制,改变有些矿井现行的“日班生产、夜间歇班”的生产制,使矿井由间断生产改为连续生产。并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调度制度、统计报表制度,推行计划管理。在劳动组织上,固定工种,排定班次,适当地制定工作定额,以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一年来,小型煤矿在生产和技术改造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只要我们继续贯彻执行“全面改造,重点提高”和继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动与依靠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以“五改”为中心的“四比”红旗竞赛运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使遍布全国各地的小型煤矿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煤炭,满足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