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只要大胆干炊具改革并不难——记屯长县刘家坪食堂实现土机械化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7
第4版()
专栏:

  只要大胆干炊具改革并不难
  ——记屯长县刘家坪食堂实现土机械化的经过
  谢过成 连治水
山西屯长县城关镇人民公社刘家坪管理区公共食堂,是一个有三百六十五人吃饭的大食堂,但是只有六个人做饭(包括管理人员),而且他们做得快,饭菜花样多、味道香。因而这个食堂在晋东南地区、在全省很有名声。公社、县、专区,在这里召开过好几次现场会议。
为什么刘家坪食堂六名炊事员,能作出三百多人的饭呢?原来是这个食堂大闹炊具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一年半的过程中,先后创制和仿制成功了脚踏吹风机、手摇切菜机、手搅压面机、土自来水管、圪瘩模、窝窝模、顶针磨、顶针碾、餄餎床、粉碎食盐磨等十种十二件炊事工具,只用了一百四十多元钱,就使食堂实现了土机械化。食堂因此减去了六个炊事员、十二个粮食加工员、六头碾面牲口。今年全年可节省人工四千八百三十九个、畜工两千五百个。
脚踏吹风机制成了
食堂成立不久,发生了一个使人头疼的难题。三百几十个人吃饭,三口大铁锅,一天三顿饭就得三个强劳力拉风箱。就这样,还是十顿有九顿不能按时开饭。社员对不能按时吃饭很有意见,炊事员嚷嚷受罪又受气。管理区党组织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召开了支部会、管理委员会和群众会,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门径:改革炊具。首先把村里的木匠、石工和心灵手巧的女炊事员罗群英、史巧花等七人组成了一个改革炊具研究组。但是,这伙人对制造机器都不摸底。有人说:“制造机器是工程师才能干的事。”还有的说:“咱这老粗连机器都见的少,要能造出机器,就好比公鸡下蛋,太稀罕了。”党支部书记徐保林听到这些反映后,向大家反复说明了敢想敢干就能成功的道理,并提出了“大胆想大胆干,闯过改革炊具关”的行动口号。研究小组的人增强了信心,干劲十足。有的人白天出外访问师友,有的黑夜苦思苦想。没有几天,罗群英按风车的原理,想出了制造吹风机的办法。党支部立即派人帮她绘图并动手做。经过罗群英、刘贵珍、阎电明等七个人三番五次的试验,终于制造成功了手摇吹风机。但是使用时还是有缺点:出力大,风力小。于是大家又按脚踏弹花车的原理,改手摇为脚踏。这样,不仅风力大,而且在操作上非常省劲。每做一顿饭只用一个人脚踏半个钟头左右,就能把饭做熟了。
脚踏吹风机制造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不仅轰动了刘家坪,而且把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都轰动了。每天人来客往,不是参观吹风机,便是召开现场会,参观的人都赞不绝口。
  人人献计改炊具
脚踏吹风机制造成功后,不仅鼓舞了创造吹风机的罗群英、刘贵珍等人,而且用事实教育了原来不相信老农能够造出机器的人。于是一个人人献计、个个改灶具的运动形成了。经过集体献计,只用一个昼夜,就创制成功了切菜机。在具体试验中,因为菜斗浅,刀又是齐刃,所以切起来糟踏菜,而且只能切片,不能切丝。大家又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把菜斗加大,并分别做了切片、切小块、切丝的三个不同刀片,从此手摇切菜机正式出世了。切菜机比人工切菜提高工效九倍。这架切菜机连工带本只花了四元钱。
支部书记的鼓励
创造成功了吹风机和切菜机以后,这伙闯将们的干劲更大了,他们又绘出压面机的图型。
开始,他们仿照饭铺里用的铁压面机以木代铁进行创造。但是就没有想到,木料只能做架,不能做磙,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制成后不能使用。当时,有些人灰心丧气了,认为这下可丢了人。党支部书记徐保林发现这种情况后,特别去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他们深受感动,决心要把压面机仿制成功。他们说:“木磙不行我们可以到翻砂厂做个铁磙。”他们的话没有白说,铁磙铸造成功了。压面机经过使用,由原来六个劳力每人赶十二个钟头的面,压面机只用三个人做五个钟头就能把三百六十多人的面条赶出来,比人工赶面提高工效四倍多,而且还赶得均匀,吃着顺口。当刘贵珍、阎电明、霍兰香、崔安根等人,看到自己仿造的压面机大显威风时,他们说:“仿制成压面机,我们只是出了点力,要说功劳,就得数党支书,他对我们起到了催生婆的作用。”
水担放进展览馆
专门负责挑水的霍吉珍,眼看到食堂里吹风、切菜、赶面都用上了机器,他也就在挑水问题上打开了主意。他挑起水桶,就想用机器代替人挑。后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党支部,党支部根据他的意见,又发动炊具改革组的同志们献计划策,决心改变历来人挑水的重劳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大家又研究出了以木槽流水法代替人挑水。很快几丈长的木水槽安起来了,把水从井里打上来,倒在槽内,水就通过木槽流到食堂的水缸里。现在用一个半劳力半天工夫,就能解决全食堂的用水问题,比原来人挑水提高工效一倍多。
但是,就这样还没有满足大家的要求。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在靠食堂的西边新打了眼水井,井旁安了一个合乎卫生条件的水混水池,池内插上了胶皮管,打水用的辘轳安上了滚珠,这样比木槽流水法又进了一步。水离食堂近了,水管用上了胶带,辘轳安上了滚珠,因而搅着轻快,水能直接流到每个锅里,每天一个劳力一个钟头,就能搅一百几十担水,足够一天使用,比原来的木槽流水法更卫生,更省劲。
改制粮食加工机器
食堂的主要劳动都用机器代替后,党支部又发动群众研究改制粮食加工机器。但是研究来研究去,没想出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听到本县的西关、华寨等村改制成功了顶针碾、磨,便及时组织人去参观。他们看了实际表演,问了改制经过,最后还绘下了图样。在制造前还专门发动群众提出了四百多条合理化建议。党支部根据参观学来的本领结合群众献出的妙计,又领导群众开始了新的制造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终于在一座大楼里安起了顶针碾磨。楼上是顶针磨带着自动箩,楼下是顶针碾上加滚珠。这两件工具,因为比其它地方进了一步,所以使用起来效率更高,用两个劳力和两头畜力劳动一天,顶针磨能磨一千五百斤玉米,顶针碾能碾两千五百斤谷子。比其它地方的改良碾磨提高效率一倍,比原来的老式碾磨提高效率十三倍多。由于顶针磨和顶针碾是同时制造成功的,社员们都叫它两是“双生姊妹”。
新的战斗开始了
刘家坪公共食堂,灶具实现了土机械化,食堂越办越好,越办越巩固。
最近,他们又有了新的打算,计划在1960年的第一季度,完成水打碾、水打磨、洗菜机、包饺子机、打饭机,真正做到一个炊事员能做一百三十口人的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