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南京第九中学的巨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8
第6版()
专栏:

  南京第九中学的巨变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本报记者 韦顺
南京市第九中学的前身是私立弘光中学。这所学校解放以前为帝国主义分子把持,1951年接管时,十三个班只有三百多名学生和十五名教师。学生学习成绩很低,1951年暑期的考试成绩,八十分以上的寥寥可数,不及格的就占了学生总数的26.18%。接管以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1953年发展为二十六班,1955年三十三个班,1957年到现在三十四个班,学生人数从三百多人增加到一千六百多人,教师从十五人增加到七十一人;教学成绩不断上升,今年学生考试成绩八十分以上的就占总人数的54%左右。同省内各校比较,这所学校从下游经过中游升到了上游。他们是怎样提高的?
政治挂帅树正气
几年来,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与资产阶级教育观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以及右倾保守思想作了坚决的不调和的斗争。双反鸣放时,曾经贴出三万张大字报,对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宣传的名位思想、金钱主义、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教学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揭发和批判。当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教育为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方针提出以后,学校里曾经出现了一股逆流。说“九中底子薄,条件差,像目前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游水平已经不错了”;“语文联系政治会变成干枯的说教,数学联系生产,课本就变成了工人手册,音乐体育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不能联系政治”,等等。学校党支部又根据这种情况,进行了当前形势的教育,组织了“教学能否多快好省”、“上游是否人人要争”等问题的辩论。通过辩论,师生们明白了,只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知识,才能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同时,也明白了甘居中游,势必落到下游的道理。于是,在“教学与劳动结合,改造与服务结合”的口号下,教师们纷纷交心,献礼,两天内就提出合理化建议八百零五条;都表示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接着,他们就放下架子,走出校门,下厂下乡,探宝取经,形成了生气勃勃地争上游,热气腾腾地搞教学的热潮。
  千方百计提高教师水平
这个学校七十一位教师中,大学毕业而教本专业的只有七人,占教师总数不到10%,二年制的专科毕业生只六人,占8%多,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占30%左右。这种情况说明九中的师资条件并不算好。党支部以自力更生为主,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迅速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以老带新,以熟带生。高三老教师每周都参加初一和高一班新教师的备课,并且介绍自己讲课时,在哪些地方碰过钉子,哪些地方是学生难懂的,怎样讲效果就好,等等。高三的一位数学教师,每周向初中教师讲解两小时代数,详述每一章的关键,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怎样联系实际,突破重点,怎样批改作业等。这样,新教师的教学成绩就显著上升。
优秀教师分散,班班都有骨干。以往,学校为了保证升学质量,把毕业年级的各班各科,都配上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教师。这样一来,大多数非毕业班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就迟迟得不到解决。后来,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为了升学,而且应该从低年级就注意起,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整齐地培养有文化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于是,他们就把毕业班的教师分散配备到各个年级去做骨干,发挥专长,带动整体,使整个教学成绩整齐上升。
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开始,有些教师不愿听别人讲课,觉得是额外负担。在打掉“文人相轻”的骄气、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风气以后,相互听课就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在课堂听课,能直观地看到别人解决教学难点和关口问题的演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观摩教学以后,教导处又领导开评议会,总结优缺点。每隔一段时间,各科再系统地作专题总结,肯定教学上切实可行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此外,还采取了学习理论、系统进修的办法。
教学结合生产
学校在中央关于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的指示下达以后,坚决贯彻执行。教师在生产劳动中,不仅改造了思想,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如高三立体几何中,学生关于圆台侧面积的计算和用途,一直感到空洞无用。当教师在工厂劳动回来以后,用白铁工人剪回圆台形钻桶料子的实例讲解,学生马上就理解了它在生产上的价值。这种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教学,使过去很多抽象的概念具体了、实际了,容易掌握了。这不仅引起学生们的浓厚求知欲,也大大启发了学生们的智慧。他们结合有声电影和电视广播的基本原理学习了光学原理以后,就设计了光电自动控制、自动售货、自动报时等装置。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们获得的知识实际、牢固多了。学校勤工俭学开展得最好的高一四个班,学习成绩都逐步上升。他们195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各科考试成绩,八十分以上的人数越来越多。
干部深入教学实际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干部苦心钻研教学,深入实际,边干边学。如学校党支书兼副校长许光,原来不是做学校教育工作的,从到校以后,就有计划地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著作、中央有关教育政策方针的各种指示文件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业务书籍。经过几年的边干边学,现在已经是个领导教学的内行了。几年来,他和其他领导干部分工参加到制定规划、备课、听课等教学主要环节中,和教师们共同活动,一起排除疑难。学校领导干部长期坚持了每周听课四小时的制度,每次听完课以后向主讲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还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批改作业的次数质量、提问记分册和试卷等,发现问题以后,采取个别交谈、小组讨论、校务会议研究等办法解决。他们还定期分批召开课代表会议,收集学生对各科教学的意见,集中分析研究以后,提出改进意见,列入下一段各科教学计划中去。
学校也始终贯彻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政治上,几年来,学校开办了党课,教育教师们以党的原则和要求作为衡量自己进步的标准,使大家明确了方向。支部还不定期地分批召开谈心会,听取他们的要求,明确肯定成绩,诚恳指出缺点,热情提出希望,这使教师们大大增强了要求进步的信念,个个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决心把学生教得更好。(附图片)
南京市第九中学领导干部坚持每周听四节课的制度,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图为党支部委员、副校长许光(右二)在高中三年级听课。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南京市第九中学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图为具有二十一年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徐如梅(右)正在帮助新教师备课。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