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在起跑线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9
第3版()
专栏:

  在起跑线上
  本报记者
提前到达1959年终点的首都工人,正抓紧年末一刻千金的宝贵时光,整鞍备马,积草囤粮,好在明年一开始就高速跃进,向更伟大的目标飞奔。
“战马”待征
北京第一机床厂的检修工人,在日夜突击为有“病”的机器“治病”。
如何把大部件及时加工出来,是这个工厂明年生产继续跃进的关键问题。锻工车间加工大部件的气锤,这时偏偏有一台出了毛病,通常要一个月才能修好,可是快过年了,怎么办呢?
检修工人共青团员晋立拴带领十个青年工人组成了突击队,勇敢地承担了这项任务,他们给操纵这台气锤的工人说:“放心吧,保证年前修好,不影响你们‘开门红’!”
突击队分成两班,日夜不停地进行检修。大气锤靠近车间的通道,北风呼啸着从这里吹过,工作场地非常冷。小伙子和姑娘们不顾严寒,穿着油污的工作服,有的爬在气锤的高处工作,有的擦洗零件,有的修配曲轴,汗水浸湿了每个人的内衣。晋立拴一边干,一边鼓励大家:“加油干啊!千万不能耽误生产开门红!”这伙年青人,每天到了下班的时候,总要队长催着才走。而这位队长自己,为了多干活,却有三个夜晚和衣睡在车间工长办公室的椅子上。
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工作以不平常的速度进行着。汽缸上的瓦拉不合适,他们马上拿下来去找钳工杨勤加工,谁都知道气锤对全厂生产的严重意义,杨勤一点也没有迟疑,立即把正在加工的焊条从床子上卸下来,换上了瓦拉。很多工种的工人都像杨勤一样,全力支援气锤抢修,有求必应。现在气锤已经组装完毕,只等着开锤试验了。
这个主要生产万能铣床的大型机床厂,共有六百多台设备,都已普遍经过工人们的“健康检查”,其中有缺陷的机器,绝大部分已经检修完毕。一幢幢高大宽敞的车间里,每台设备都擦得亮晶晶的,好像一匹即将出征的战马。
“粮草”齐备
北京电子管厂供销科里喜报频传:在新疆的采购人员拍来电报说,国家分配给他们的云母片已经起运;驻上海的采购组打来长途电话报告,由上海几个兄弟工厂协作加工的一部分原材料已经完成……这个厂的仓库工作人员忙着接收一批批运进厂来的材料,运输工人又很快地把它们分送到各个生产车间。
这个厂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共有一万多种,单是明年第一季度生产需要的关键性原材料就有一千七百多种。为了及时准备好这些材料,采购人员到处奔忙,跑了全国十多个省市。采购员杨永亮和其他采购人员为了找到一种材料,在北京、上海和东北奔波了好久也没有结果。杨永亮想:“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它,影响明年生产‘开门红’怎么能行?”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出现:如果买不到现成的,能不能想法制造呢?听说北京有个研究所会制造,他就立即找上门去。研究所的工程师很支持他,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没有样品又怎么制造呢?研究所同志告诉他说,北京有个仪器厂有这种东西。听了这个消息,杨永亮毫不迟疑地赶到这个工厂。最后,终于把这种东西制造出来了。
现在,这个厂明年第一季度生产需用的关键材料绝大部分已经备齐。
学本领 大练兵
宣武电机厂明年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已经全部下达到小组。铣刨小组的工人们立下了雄心大志,又提出了一个比下达计划高出好几倍的跃进计划,达到每日加工八十台电动机部件的生产水平。
怎样实现这个跃进计划呢?这个组有十六名工人,其中有十五人是进厂不过一年左右的徒工。在老师傅和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这群小伙子和姑娘们,决定学技术,练本领,克服所短,发挥所长,闹技术革新,实现继续跃进。于是,一个技术大练兵活动很快就在这个小组开展起来了。
勤学苦练成为这批青年徒工的“座右铭”,他们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肯轻易放过。刚刚从大连电机厂、北京第二机床厂“取经”回来的小组长张勤师傅,一到休息时间,就打开介绍先进刀具的书,在机床旁边给大家讲起技术课来。工人们围着他,专注地倾听着,有的认真地做笔记,有的提出了生产上遇到的疑难问题,有的过后就在机床上试验起来。魏守先日夜苦思着怎样把电动机部件的加工时间加快。他发现刀具磨不好是影响劳动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就一面细心学习老师傅的磨制方法,一面找废铁试验,很快就学会了磨制和使用“样板刀”等几种先进工具,使生产效率提高两、三倍。
通过不断的刻苦学习,绝大部分工人都和魏守先一样,迅速提高了技术。徒工赵广亮也学会了使用强力刨刀,使电动机底座由日产十三台猛增到四十台。张彦华、郭松等使用张勤创造的三面合金钢铣刀后,轴键日产量就由三十根提高到一百三十根,增加了三倍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技术大练兵的结果,这个小组加工电动机主要部件的日产量,目前已经有一半提前达到明年跃进计划的要求了。
打响了“前哨战”
“实现农业机械化!”党中央的这个号召激动着北京农业机械厂每个职工的心,他们把这个号召看做是自己最光荣的责任。
现在,一种重要的新产品——新型柴油发动机的试制任务,果然落到他们的肩上了。这种新型柴油机可以装配联合收割机,又可以作为发电、灌溉的动力,和同等马力的其他柴油机相比,既省钢材又省油,是一种很实用的农业机械,明年就要成批投入生产。为了把它早日试制成功,给明年成批生产作好准备,这个工厂发动机车间的全体钳工、车工、铣工,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开展着热火朝天的一条龙竞赛。
竞赛是从制造柴油机的心脏——曲轴开始的。这种曲轴的第一道工序要用十吨模锻锤加工,可是车间里没有这种设备。
“用车床加工!”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这项建议,立刻得到了领导干部的支持。车工崔书强和几个工人一起,把二百五十公斤的钢棍抬上车床,换了刀具,一扳开关,机关飞转起来,扁方形的钢条很快显出了曲轴的轮廓,第一道难关就这样被打破了。
这个车间的各个工序都为这项新产品的试制工作打开了“绿灯”,曲轴部件到了哪里,哪里便一刻也不停留地马上为它加工。铣工组长刘印堂和技术员一起研究了用铣代刨的操作方法,部件还没到刨工手里,刘印堂就把它拿到自己的铣床上来了,比刨效率提高两倍多,使曲轴部件提前到了钳工手里。钳工王志明用全副精力,操纵着钻床,很快完成了这个部件最关键的一道加工工序。
这个“前哨战”打得很响:现在新型柴油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已经做好,并且开始在紧张地进行安装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