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让兄弟民族文艺更加繁荣——云南兄弟民族文艺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9
第7版()
专栏:

 让兄弟民族文艺更加繁荣
  ——云南兄弟民族文艺简介
  袁勃
  解放十年来,云南各族的民族文艺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从各民族文艺的发展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文艺思想的伟大的指导意义。
云南除了汉族,还有二十多个兄弟民族。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他们的文学艺术遗产是很丰富的。这些兄弟民族的珍宝,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学作品,只有在党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和毛主席的文艺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才能获得应有的地位,发扬光大。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下,兄弟民族劳动人民和他们的文学是被摧残的,那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有这样优秀的作品;知道,也不承认它。让那些盲目崇拜外国资产阶级文艺的有贾桂思想的人,来看看我们多民族的祖国的文学艺术的宝藏吧,那他们的腰杆也许会直起来。
解放十年来,云南不仅在帮助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彻底翻身做了巨大的工作,在文化工作方面,为了尽快使各族人民摆脱落后的状况,也作了不少工作;民族文学艺术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解放以来,我们曾多次组织搜集、整理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也作过一些研究工作,企图探索如何在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学。1958年,随着工业农业生产大跃进,新民歌有了空前的发展,整个文化工作形成了高潮,文化革命成了各族人民的普遍要求。这就使得民族文学的发展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1958年以来,我们对白、纳西、傣、彝、僮、苗、哈尼等民族的文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搜集,同时也附带调查了傈僳、瑶、僾尼、蒙古等族的部分文学情况。共搜集到上述民族的文学作品和有关资料约几十万件,编写出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文学概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文学概略、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学概略、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彝族文学概略和哈尼族文学概略、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僮族民间文学概略和苗族民间文学概略,以及傈僳、瑶、蒙古等三个民族的文学调查报告初稿。编选出了上述民族的民歌、民间故事、地方戏曲、叙事诗、抒情诗、童话、寓言等选集初稿。
十年来,云南基本上建立了一支民族文学队伍。各级党委对培养各民族的作家、歌手和各方面的艺术工作者都很重视,因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族作者和歌手,其中有的是有几十年创作经验的老歌手。解放前,他们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下,有的已多年不愿歌唱;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在新生活的感染下,老歌手又放开了自己的歌喉,唱出了歌颂党和毛主席,歌颂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歌。在大批的民族群众作者和歌手中,具有一定创作水平的计有十二个民族的六十八人,在这六十八人中,有五人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一人是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会员。云南也有一批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工作的汉族干部,他们在帮助各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和促进各族文化交流的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支队伍也将不断地壮大。在全国主要刊物上发表了云南兄弟民族作家和歌手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发表,对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提高各兄弟民族人民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学,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十年来云南各民族的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作了一些发掘、整理的工作。民族戏剧傣戏、土戏、白族的吹吹腔等都有发展。大跃进中彝族还创造了自己的歌剧和话剧,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很受群众欢迎。各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音乐也很丰富,云南民族花布很受欢迎,就是吸收民族图案制成的。
云南各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学,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学。过去,许多民族还没出现过文人,统治阶级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或者有一点也很单薄。因此,各少数民族的文学总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结合得很紧密的,富有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斗争精神。正如高尔基说的:民间文学是和悲观主义绝缘的。许多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们要前进,百折不回。劳动人民有求实精神,也富于追求生活的理想。他们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色彩。让我引两首纳西族的长诗的片断。
下面是长诗“鱼水相会”的片断:
齐心齐向前,意志坚似钢,不怕岩石硬,朝前有路走。
清水要向前,决意把岩穿,一日三滴水,滴穿大岩石。
鱼儿意志坚,决心往前冲,不怕岩石硬,朝前有路通。
鱼儿要随水,鱼儿往前撞,一日撞三回,撞出大孔洞。
岩石水来滴,一日滴三回,岩石鱼来撞,一日撞三回。
不怕岩石坚,不怕岩石硬,鱼水一条心,打开一条路。
另一段是长诗“蜂花相会”的片断:
海风吹得猛,想把蜂吹翻,海风像宝剑,想把蜂刺穿。
海浪漩漩转,蜂腰细似线,海浪像雷吼,想把蜂扭断。
蜂儿高高飞,御风向前行,蜂儿低低飞,乘浪向前行。
不怕海面宽,不怕海水深,岩蜂要香花,急急向前进。
傣族有一首长诗“混衣海罕”,是描写一百多年前傣族人民反官租起义的领袖混衣海罕的英雄事迹的。混衣海罕用歌声号召和鼓舞劳动人民向封建领主作斗争。结果起义失败了,他的头被割下来挂在攀枝花树上;但他的头仍在唱,仍在咒骂封建领主。傣族人民把混衣海罕奉为歌神。
这样的充满乐观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劳动人民的文学传统是非常可贵的,这样的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学的良好的条件。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比汉族落后,更穷更白;因此,他们改变“一穷二白”的要求是很迫切的,大跃进当中干劲很大。他们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必然在文艺上得到反映。因此,除了新民歌,还出现了反映新生活的具有初步社会主义思想的长诗。如康朗英的《流沙河之歌》、康朗甩的《傣家人之歌》。这是傣族劳动人民文学的宝贵传统在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土壤上的发展,康朗英、康朗甩能写出这样的长诗,最根本的是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容易接受党的教育,并经常以劳动者的身分参加当前的生产斗争,他们有充沛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另外,是他们很熟悉傣族的文学传统,吸取了传统的精华,推陈出新。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打破旧传统,创造新传统。要表现新的生活、思想,必须打破旧的传统,而打破旧传统,是从继承到发展前进的必然的规律。从康朗英、康朗甩的创作实践当中我们看到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广阔的道路,文艺从为工农兵服务进一步为工农兵自己开始掌握,这是文艺成为广大劳动人民事业的一个标志。康朗英等可以算是各民族广大工农作者的代表之一。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康朗英出现。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队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社会主义文艺队伍的最雄厚的来源。从他们的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怎样在各民族传统的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学。从这里也可使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作家、艺术家与群众结合,向群众文艺创作学习的重要。康朗英、康朗甩虽然受过佛教思想影响(傣族过去全民信佛),但他们是劳动人民,他们始终和劳动人民在一起生活、劳动,听党的话,所以他们在解放后能逐步破除迷信观念,在作品中表现出初步的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这里可举出康朗英发表在“边疆文艺”1959年12月号上的“金纳丽在飞翔”的几段诗:
凭着恩人的洪福,
我,一个普通的傣家人
实现了飞上天空的理想。
我才知道仁慈的不是叭英①,
能给傣家人幸福的也不是叭英,
而是伟大的毛主席伟大的共产党!
金纳丽②展开了翅膀,
飞越过一座座大山,
开采宝藏的队伍,
把千座万座大山站满。
金纳丽飞翔在一座座城镇上空,
城镇里的居民
把一阵阵欢乐的歌声送到天上。
金纳丽呵!我要问问你,
你善飞的翅膀
为什么还赶不上祖国人民跃进的步伐?
虽然才四个钟头,
你把我从边疆带到万里以外的地方,
可是就在这四个钟头里呵,
跃进中的武汉
又炼出了多少优质钢!
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出,这些民族歌手是如何热情充沛地歌颂大跃进的,反映出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前边说了云南的传统的民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文学,而且多是歌唱的,有些和歌舞结合,所以,单从文学上说,基本上是诗的形式。有人认为民歌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从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情况来看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第一、民间文学的诗歌形式是多样化的,有短的,也有长的;有格律比较严的,也有自由体的。第二、民间的文学形式很不容易僵化,它常常随着生活和内容需要而变化,这从云南十年来的民间文学的演变可以看出来的。劳动人民没有一套艺术上的清规戒律,只要生活变化,只要表现的内容需要,他们是勇于打破旧的,创造新的,这是与他们革命精神相联系的。我认为向民间学习,有利于我们的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民族化和群众化的。
过去十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云南大力发掘、整理了各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得还不够,尤其在舞蹈、音乐、美术方面做得不够。今后还要抓紧,继续组织收集、整理、研究。同时,我们还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各民族的优秀的文艺传统,打破旧传统,创造新传统。一方面帮助各民族的工农作者、歌手推陈出新,反映当前的生活斗争;另一方面组织汉族的作家、艺术家和本民族知识分子出身的作家、艺术家很好地研究掌握各民族的传统文艺,在创作中加以吸收和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努力使文艺作品更民族化、群众化,更富有地方色彩。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革命的发展,在毛主席文艺思想的指导下,云南各民族的文学艺术也一定和全国一样,继续大跃进、大革新,更加繁荣发展!
注:①叭英:是傣族信仰中的最高的神,即天地的主宰。
②金纳丽:是傣族传说中的一种最美丽的神鸟,它每天能飞绕大地七转。传说能乘金纳丽飞翔的人,将是最幸福的人,诗人在这里用来比喻飞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