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沈进照排除万难 在红石岗上建起千头养猪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4
第3版()
专栏:

沈进照排除万难
在红石岗上建起千头养猪场
江西贵溪县志光人民公社周塘养猪场场长、共产党员沈进照,带领群众发奋图强,排除万难,在荒凉的红石岗上办起了一所千头猪的养猪场,并且改造了周围一百九十多亩贫瘠的土地种植饲料。
1956年6月间,五十多岁的沈进照,带着乡党总支的嘱托和期望,第一个来到荒凉的红石岗兴建养猪场。在这样的地方建场,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沈进照带来他家里的一头老母猪,一张竹床,还有锅、碗等零星用具。乡党总支派了十几个人,利用村里的旧木料和红石岗的石块,先搭起了一座临时宿舍,一边圈那头老母猪,一边作为他们的卧室。白天,沈进照带领群众,修建猪舍,晚上精心喂好那头母猪。猪舍建成后,又从村里赶来了二十四头猪,沈进照的老伴也搬到红石岗来担任饲养员,加上其他几个饲养员,就这样把养猪场办起来了。
转眼到了秋天,许久没有下雨,养猪场只得用石窟里的积水煮饲料喂猪。积水渐渐枯干了,干旱严重威胁着这群猪的生命,威胁着这个新建不久的养猪场的巩固。沈进照于是在红石岗四周徘徊,寻找水源。这时,村里一些落后群众的话在他脑海中回旋:“红石岗怎能办猪场啊,真是‘狗咬老鼠劳累无功’。”他同时也想起了党总支书记彭昌继的嘱咐:“党派你去红石岗办猪场,那地方很艰苦,但是党相信你能办好。有什么困难,党会帮助你。”想起这一段话,浑身的劲都上来了。他继续在红石岗四周寻找水源。一天,他看见村里的一个社员在离养猪场不远的田里秋耕,整片田光秃秃的不长草,只有一块田角长了一丛青草,翻起的泥土,湿漉漉的,沈进照心里一喜,飞快前去问耕田的社员,那是什么原因。那个社员说,过去这块田角常出冷泉。他们用锄头挖了一尺多深的洞,一丝泉水溢出泥面。沈进照高兴极了,连跑带跳的把这个喜讯告诉党支部书记。第二天,书记亲自带领一百五十多个社员来到红石岗,在那块田里挖塘。经过九天奋战,一口近一亩田面积的大水塘修建成功了。源源不断的泉水,保证了养猪场全部用水的需要。
水解决了,饲料又不足了。他又带领饲养员在红石岗四周的瘦田里,播下了第一批蔬菜种子。可是种子很少发芽,有的发了芽,苗也很瘦。试验失败了,只好从村里运来饲料,另外派人四处采集野生饲料。这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呀!沈进照和饲养员们继续研究在红石岗种菜的事。他们采取了分层施肥的办法,改良土壤,耕一次,施一遍猪粪,泥土由黄色变成了灰黑色。这次播下的种子,都长得很好。同时,又利用池塘、石窟繁殖水生植物,到1957年,饲料做到四季不缺。
这个养猪场还抓紧了仔猪的繁殖工作。沈进照带来的母猪,在当年冬天生了一胎仔猪,共十二只。当仔猪出生后,蜷伏在一旁,他来不及拿猪窝草覆盖,连忙脱下棉裤把仔猪包起来。饲养员们又在现有的二十四头猪中,挑选了十四头母猪配种。1957年春天,先后繁殖了一百零四只仔猪。秋天,又繁殖了一百一十六只仔猪。养猪场一天一天兴旺起来了。1958年,全场猪发展到五百二十头;1959年,猪群已接近千头。养猪场由过去几个人增加到四十多人,他们不仅养猪,而且负责耕种一百九十多亩田。由于连年施了大量的猪粪,红石岗的瘠土已变成了良田。1959年,早晚两季平均亩产七百八十六斤,除去人的口粮和猪的饲料粮,还卖给国家七千多斤余粮。三年来,他们先后挖了三口水塘,塘塘鱼满。荒凉贫瘠的穷山岗,现已变成生猪的繁殖基地和“鱼米之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