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是各族人民的幸福源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4
第4版()
专栏:

人民公社是各族人民的幸福源泉
贵州锦屏县三江公社党委副书记 龙本干 (苗族)
在一片跃进声中,我们三江人民公社的全体社员和全国人民一道,胜利地度过了1959年,满怀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胜信念,跨进了新的一年。
我们三江人民公社的二万多侗、苗、汉等族人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和大跃进的1958年相比:作为我社收入主要来源的林业增长了六成;畜牧业、副业、渔业分别增长8%至36%;至于我们上一辈人根本没有看到过的工业生产,竟猛增三十四点五倍。全社总收入达五百八十七万元,每人平均二百六十九元,比1958年增加将近一倍半。村村寨寨办起了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社员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了。每逢节日,在秀丽的清水池边,侗歌苗舞,欢声震野。从实际生活中,社员们日益深切地认识到,人民公社是各族人民幸福的源泉。
我们公社所处的地方,95%是山坡,但是,现在这里已经不是解放前的荒山秃岭,而是一片森林的海洋。1958年全社就已实现了绿化。1959年,依靠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我们培育了六万多亩快速丰产林。从1959年春天到现在,全社已抚育幼林三十二万亩。在我们公社广阔的林海里,可供采伐的木材蓄积量,至少有三百万立方米。但在农业社时,由于劳力少,资金不足,大量采伐却受到一定的限制,“深山积压老杉木,河边多是幼年林”的不合理现象,长时期得不到解决。1959年,公社组织了两千四百多人深入深山老林采伐木材,并在林区修建了六十六华里公路和便道,炸通六十华里的林区阴滩河道,架设运送木材的厢道和木轨平车道五十八里。由于进行了这样多的林区建设,农业社时无力采伐的深山远山的老杉、松木材,也能够源源外运了。社员们高兴地唱起来:“人民公社实在好,千年古树翻身了,运木使用平车道,哪怕悬岩和山高!”一年来,我们公社采伐的木材达两万四千立方米,价值四十多万元,比1958年增长60%。由于森林资源的广泛开发,林业化学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1959年全社办起林业化工厂七十六个,生产了栲胶、松节油、松脂等工业品十一种,共九十多吨。
我们的山是万宝山。在1959年秋耕秋种基本结束时,全社组织五千多人的采宝大军,在三十多天的时间里,共采集桐茶子、五棓子、青杠子、野生药材、松脂等各种山货五千二百四十万斤,价值二百六十二万元。如果加上采伐木材的收入,全社整个林业收入高达三百多万元,相当于全社粮食收入的一点五倍,占全社总收入的51.5%;按全社总人口算,每人平均合一百四十元。社员歌唱道:“三江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绿百花香,大山小岭全是宝,遍坡杉木似海洋。”
我们这个一向缺粮的地区,1959年也大变样了。1959年虽然遭受了六十多天的特大旱灾,可是由于公社建立后新修和补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和全体社员坚持抗旱,终于降服了旱魔,实现无雨保丰收。再加上深翻、密植和多施肥等有效措施,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平均亩产量由1958年的六百二十五斤增至一千零九十五斤。1957年我们还需要国家供应三百六十多万斤粮食,1959年不仅实现了自给,还向国家出售三百七十多万斤余粮。
随着生产的发展,公社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社四十二个生产队,1958年还有二十三个穷队,1959年一年就有十八个穷队赶上或超过了富队。全社85%以上的户数有存款,储蓄金额达六十多万元,平均每户存八十一元。
我们在1959年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可是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还需作更艰巨的努力。1960年,我们力争实现粮食亩产双千斤,大搞快速丰产林,部分做到六年成材;工业、牧、副、渔业生产也要实现更大跃进。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公社的具体组织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