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努力学习学以致用——谈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4
第7版()
专栏:

努力学习学以致用
——谈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李达
近几年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的人越来越多了,学习也越来越深入了,全国即将汇成一个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的高潮。这是我国理论战线上的新境界、新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标准”(刘少奇:“论党”)。历年以来,我党中央根据毛泽东思想制定的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等,“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刘少奇:“论党”)我党凭借这些理论和政策,动员并组织全国人民群众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丰富多采,生气勃勃,其中有哲学、经济、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的论述,这些都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国历史的文化的特点和政治经济的状况所得的结论。建国十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理论工作者们,凡是把毛泽东思想贯彻于自己的专业方面的,都能够做出新的成绩来。
毛泽东思想,从宇宙观到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发展着和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一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必须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并运用来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这是没有疑义的。
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怎样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
怎样学习呢?我以为:首先要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这两篇文章中所指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于学习毛泽东思想也是完全适用的。那两篇文章的大意是:我们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先端正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此,必先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要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要学习毛泽东同志如何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因而作出结论的那种榜样。
在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以后,就要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即学习他的关于认识论的著作。
毛泽东同志关于认识论的著作有三个基本原则:其一,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其二,贯彻唯物主义辩证法,即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阶级的分析方法;其三,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唯一的与基本的观点”。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按照“实践论”的说明,认识从实践发生,又为实践服务。这就是说,认识从实践出发,又复归于实践。因此,认识的过程,可以用下列的公式表达出来。
实践——认识——实践——从实践出发即是从感性认识出发,因为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接触于外界事物所得的印象。所以认识过程的公式又可以改写为下式,即: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矛盾论”指出,世界任何事物都含有内在的矛盾,都是矛盾统一体的发展过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所以我们认识外界任何事物时,就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揭露出那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研究矛盾双方的情况及其经过斗争而互相转化的全部过程。在经过这样的分析矛盾之后,就可以做综合工作。伴随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又要经过造概念、下判断和进行推理的过程。通过这一番逻辑操作,就可以作出合乎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结论,即到达于理性认识。于是根据理性认识拟定计划或方案,用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如果在实践中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对于这一事物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在这里,我不打算详细说明“实践论”的内容,而要回到“实践——认识——实践”那个公式。前面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要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所说的实践必须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也就是中国广大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因为除了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就不能再有别的实践。我们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只有密切地联系群众,坚决地信任群众,领导群众为这一解放事业奋斗到底。为此,党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政策、计划和方案的制订,必须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意见,总结群众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才能发挥群众的革命性和创造性,使这一解放事业能够取得完全胜利。因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创造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或工作方法)的认识论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这样写着: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运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领导者必须投身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采取各种调查方法,搜集群众各方面的意见(即详细地占有材料)。群众的这些意见中,总有比较先进的、中间的和落后的区别。按着群众路线,要重视先进的意见,但必须照顾多数的中间群众的意见和部分落后群众的意见。因此,领导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之下,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地分析群众中的那些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工夫,造成理论及概念的系统,即是说,把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理性认识),所以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又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判断形成的过程和推理进行的过程。其次,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领导者根据那个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制定计划和方案,拿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认识水平上,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比较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是高一级的东西。为要使计划或方案为一般群众(特别是中间的和落后的群众)所乐意接受而自觉自愿地去执行,必须向他们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群众如果被说服了,自觉自愿地执行上级的计划了,这个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就化为群众的意见,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成为物质的力量。例如,农业发展纲要、农业“八字宪法”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都是反复地经过了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过程然后制订出来的。所以它们能够掌握全国人民群众,发扬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鼓足革命干劲,掀起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持续大跃进的高潮。
以上简略地叙述了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的理论(只是它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学习了这个认识论的理论之后,就可以理会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但是,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学习了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必须学会应用它才行,若要应用它,没有研究资料是不行的。譬如一个工人,他有制造某种产品的知识,又有生产工具,但若没有适当的材料,是不能制造出什么产品来的。我们的研究资料从哪里来呢?从群众中来!为此,我们就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和农村中去,同工农群众同劳动,同命运,共呼吸,诚心诚意向工人农民学习。自己已经真正是群众中的一分子了,就可以做细致的调查工作,就可以积累起丰富资料,开展研究工作。倘若我们能够应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算有了几分成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鼓励我们的那样:“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清除资产阶级世界观,我们要努力钻研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把理论工作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蔚成新的学风,攀登新的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