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鄠县建成干部业余教育体系 广大干部长期坚持学习 文化思想水平步步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5
第4版()
专栏:

鄠县建成干部业余教育体系
广大干部长期坚持学习 文化思想水平步步提高
新华社西安2日电 陕西省鄠县七年来一贯地坚持干部业余文化教育。从1953年开始建立干部业余文化学校以来,到现在全县已形成了一个干部业余文化教育网,初步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业余教育体系。参加学习的干部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占应入学人数的94%以上。七年来,许多原来相当于初小程度的干部已提高到高小毕业水平,高小程度的提高到初中毕业水平,初中程度的提高到高中一、二年级水平。还有一批干部升入了语文专修科或者进入了大学。
党委统一领导,长期坚持不懈,是鄠县干部业余文化教育获得显著成绩的基本原因。中共鄠县县委经常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及时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县委并通过决议,规定干部文化学习时间不经过县委同意,不能任意占用,遇有重要任务不得不占用时,也要有“借”有“还”。因此,全县干部文化学习从来没有间断,保证了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鄠县根据干部特点,坚决贯彻了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了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干部的斗争经验丰富,政治觉悟高,社会知识广博,理解能力强;但是年龄一般较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部门不同,学习要求不一,工作忙,时间少,居住分散,流动性很大。针对这些特点,鄠县便在干部比较集中的城镇地区设立业余学校,按照干部文化程度分别编班,利用早、晚业余时间集中上课。公社和管理区的干部分散,天天上课有困难,就在适中的地点设立学习站,规定学习日,每周集中学习一次。山区干部更加分散,隔山跨水,有的彼此相距百多里,对他们就采取了面授与函授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干部经常下乡上山的情况,业余学校还建立了领课制度,即在干部下乡前,教师根据下乡时间长短,确定学习范围,提出学习要求,碰到问题,记出笔记,回校后进行解答。如果碰到中心运动,干部成批下乡,学校就在干部集中地区临时设立若干学习点,由教师巡回讲课。个别不易集中的干部,寄发自学辅导提纲。为了切实保证每个学员都能按时学完功课,业余学校还制定了补课制度。
随着干部文化水平的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也起了显著变化。1958年,全县有一百零一名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的学员,被评为机关工作模范。余下公社余下镇粮站,有二十名业余学校的学员,根据物理、数学的原理,集体创造了一个电动售粮器,售粮效率由原来每小时四十人次提高到四百多人次。这个公社的党委副书记王浩斌,过去报纸也看不懂,现在是初中三年级生,他经常给报纸写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