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瞬息千变话成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7
第8版()
专栏:名城赋

瞬息千变话成都
米建书
成都是“天府之国”中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许多著名文学家如扬雄、左思、杜甫、陆游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盛词赞扬过它;然而十年前的成都却是一个破滥不堪的城市。几十年来,军阀、官僚、地主和恶霸的摧残、蹂躏,使它异常衰败、萧条。到处是破街陋巷,到处是饥容愁颜。从前宫阁崇丽的“皇城”,成了阴暗、污秽的场所;从前穿城而过的碧波长流、轻舟荡漾的金河、御河,变成了不到一米宽的污水沟;从前美名远扬的蜀锦、蜀绣等手工业,也已濒于绝境。现代工业少得几乎等于没有。从1877年(清光绪三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创设机械局起,一直到解放前夕七十多年间,只办了寥寥几家破工厂。经营了三四十年的启明电灯公司,只有三台总发电能力不过二千五百瓩的烂机器,三两日一停电,它那微弱的电流,只足以将电灯泡的钨丝烧红。这就是解放前的成都!
1949年12月,这座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它是全国大陆上最后解放的一座大城市。从人民解放军入城那天起,成都就开始了自己的新的历史。几十万勤劳的成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对旧城市进行了彻底改造,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步一步地,同时又是异常迅猛地改变了成都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成渝铁路的通车,是成都人民解放后的第一件大喜事。成都人民盼望修筑这条铁路整整盼了四十多年。为了修路,他们向反动派缴纳过无数次巧立名目的骗人的苛捐杂税;为了修路,他们同反动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斗争。1911年成都人民为反抗前清王朝侵吞路款,出卖铁路权给帝国主义,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许多革命烈士壮烈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为纪念保路烈士而建立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至今还巍然矗立在人民公园苍翠的树林之中。这块高指云汉的纪念碑是成都近代史的一个见证。在蒋介石王朝和地方军阀统治的数十年间,成都人民始终连一寸钢轨也没有见过。但在解放后刚刚两年多,成渝铁路的浩大工程就胜利完成了。这是我国人民用自己轧制的钢轨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在成都人民欢喜若狂地庆祝成渝路通车的那天,根据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的伟大号召,宝成铁路又破土动工了。宝成铁路沿着解放军入川的足迹,穿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猨猱欲渡愁攀援”的巍峨的秦岭和剑门天险,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成了川陕通途。成渝铁路和宝成铁路,像两条巨大的动脉,使成都市和祖国西南、西北、华北的广大地区,和我们祖国的心脏——北京,一脉相连。加上目前正在修筑的成昆、内昆、川黔三条铁路,在成都的周围,将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一走进成都工业展览馆,你就会看到成都市十年来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巨大成绩的缩影。这里陈列着许多新产品、钢材、各种机器设备、精密的仪表、工具、电器设备、精美的日用工业品等等……。其中有的是过去成都从来没有过的,有的是过去完全依靠外国进口或者外地支援的,现在都能制造了。高大的厂房,烟囱,职工宿舍,一座又一座地从平地升起。原来是乱坟垒垒,满山荒草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工业区,气势雄伟的红色建筑群星罗棋布,连袂交辉。十年间全市新建、扩建的大、中、小型工厂有二百几十个,绝大部分都已经全部或部分投入了生产。工业总产值增加了四十多倍。成都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现代化的钢铁工业、精密机器制造工业、无线电工业、化学工业等等一系列的工业生产部门已经建立或正在迅速建立起来。十年前,只有五千纱锭六百职工的裕华纱厂,便是成都最大的工厂了,但是,这只同现在的成都纺织学校的实习工厂差不多,如果同拥有十万纱锭的川棉一厂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成都过去连火车都没有见过,而今已经能够生产机车了;过去连五十瓩的电动机也没有见过,而今已能制造出八百瓩的电动机了;过去从来不产一斤铁、一斤钢,在1958年如火如荼的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迅速地建立起了一座小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成都钢铁厂和若干个附属于机械工厂的钢铁车间。成都钢铁厂的建设速度,如果按照常规办事,最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投入生产,但它却是在破土兴工后四十五天就炼出了铁,一百零三天炼出了钢,一百八十一天轧出了钢材。
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成都市历代相传的手工业也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新品种数以千计,质量显著提高,设备和劳动条件大为改善。章彩绮丽的蜀锦,光泽夺目的漆器,精巧玲珑的银丝、竹丝制品,等等;这些民间优秀艺人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品,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里,都发出了更为灿烂的光彩。
两千多年来,成都不但是“天府之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也是有名的文化之城。无数的文人学士从这里培育出来。公元前143年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就在这里创办了第一所学校。汉代著名的词赋大师司马相如和扬雄都出生在成都。爱国诗人杜甫和陆游也曾经长期寓居成都,在这里写出了不少千古传诵的诗篇。杜甫诗集浩瀚的篇章,有六分之一以上是在成都诞生的。现在,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成都放出了万丈光芒。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的无数壮丽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接踵而起,同工厂的无数的高大建筑物比美争辉。在十七所高等学校中,数万名生气勃勃的青年高举着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的红旗,奋勇攀登着现代科学文化的高峰。成都地质学院师生的足迹,踏遍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探明了数十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地下宝藏。成都工学院的师生为川中油区设计了大部分桥梁、道路和井场。西南民族学院几年来为西南地区的藏、彝、苗、羌、回等几十个兄弟民族培养了大批的民族工作干部。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如春花怒放。数不尽的革新创造,推动着工农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一个普通的屠宰工人,经过几年的苦心钻研,制造成功了“电动剥皮机”;郊区金牛人民公社的农民创造了一年二十熟、亩产八万斤的蔬菜栽培的先进经验。现在这座文化古城,正飘扬着社会主义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红旗,阔步进入现代工业和科学文化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成都座落在“天府之国”中得天独厚的川西平原。碧波荡漾的锦江和郫江圜绕着它古老的城廓。成都人民历来酷爱花木,每年春天举办盛大的花市、展览、买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花会。成都花会有一千多年历史。从“成都海棠千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千林夸盛丽,一枝赏纤柔”,这些诗句中,可以想见当时花市的盛况。后蜀的皇帝孟昶曾令人在城墙上遍植芙蓉,因而成都又有了芙蓉城的美称。十年来,全市新栽的各种花树、果树、风景树近千万株,随处都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出通惠门,溯浣花溪西上,遥见一座葱茏茂密的园林,那便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的草堂故宅,现在的杜甫纪念馆。堂前桤木葱葱,溪水萦回。东穿花径,西凭水槛,万竿修竹,青翠欲滴,红荷点点,清香冉冉,正是这位诗人的名句“风含翠篠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的情景。
现在,成都正在继续飞跃前进。这里在建房造屋,那里在修桥筑路,这里在开渠掘池,那里在植树栽花,真是瞬息千变,气象无穷。可以想见未来的成都市,将成为一个更加气势磅礴的城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