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益阳米厂自制成套传动设备 搬运工人减少百分之九十二日产量提高一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0
第2版()
专栏:

益阳米厂自制成套传动设备
搬运工人减少百分之九十二日产量提高一倍
本报长沙8日电 湖南省益阳市大米厂的职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原来只有两台碾米机、两台龚谷机和五台电动机的基础上,用土办法自制传动设备,把生产过程用土机械衔接起来,从而使人员大减少、产量大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过去,这个厂一日三班生产,每班需用搬运工人七十人,现在减少到五个人;过去每天只能加工大米十八万斤,现在增加到三十六万多斤。过去,全厂临时搬运工人占很大比重,现在他们都被各种传动机器代替了。这个厂已经提前一百一十七天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国家计划。节省下来的几十个劳动力,开办了熬糖、榨油、酿酒三个附属工厂,使米糠、稗子得到综合利用。上缴利润由过去的每年两、三万元增加到十四万多元。
记者最近访问了这个大米厂。一走进车间,立刻看到整套整套竹木结构的土机器,在自动地迅速地运转着。上下三层楼的清杂、砻谷、碾米三个车间,只有五个人守在几部主要机器旁边,其他地方找不到一个工人。一般米厂里那种灰尘很多的现象也看不见了。
这个米厂的前身是三家私营米厂,1956年才合并改公私合营的。当时,生产车间除了砻谷、打米使用四部“老得掉了牙”的机器以外,其余五十多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1957年粮食丰收以后,厂里加工大米的任务增加了。光靠苦战,完不成任务。厂党支部便决定发动工人从革新技术着手,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用土办法把每道工序都进行了调整、改装,基本上实现了土机械化。1958年工农业大跃进后,厂里的任务比以前更增大了,上级要求在增产不增人、不增设备的原则下,完成生产任务。党支部号召职工不断革命,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但这时有人却认为:要把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起来就离不了洋机器,要大批资金。有些人满足现在的机械化成就,不想前进。大多数工人虽相信党的话,但不知怎样去做。这时,党支部一方面号召职工解放思想,继续跃进,另一方面,以“能不能把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起来?”“怎样连接起来?”为题,组织全厂职工进行鸣放辩论。通过辩论,分析了有利条件,批判了畏缩不前的思想,有错误思想的人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全国先进生产者、技术革新标兵龚冬喜更信心百倍地向党提出保证:决心与工人一道苦干、巧干,要在1959年上半年把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起来。于是,改装工作就开始了。
党支部制订了规划以后,决定先做出榜样,取得经验,鼓舞士气。这个任务交给了以砻冬喜为首的几个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工人,党支部书记和厂长也深入车间,与工人们一道干活,解决困难和关键问题。龚冬喜等首先深入全厂劳动力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灰尘最厚的清杂车间研究,他们首先看到了清杂车间的八部人工溜筛,都是平放在地面上,筛谷时,劳动强度大,工效不高,老龚想:最好是把八部溜筛叠起来,安上升降机把谷子运上去。为了安升降机,在党的支持下,全厂从仓库中清出了一批废皮带、废钢、废铁皮、废木板等。职工们就用这些废旧材料,动手干起来。缺少铁轴,自己开红炉边学边锻造;车铁轴没有车床和刨床,自己动手装了铁木结合的土车床和土刨床……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和巧干,终于使清杂车间的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了起来。党支部马上抓住这件事进行广泛的宣传,一个大搞传动设备的群众运动,就在全厂范围内势如破竹地开展起来了。
接着,龚冬喜和他的助手又在清杂车间与砻谷车间之间,装上一根自动升降带,清杂车间与砻谷车间过去是脱节的,每班要四、五十个人从清杂车间运谷到楼上的砻谷车间去,工人很累仍然供不应求。升降机装上后,几十个搬运劳动力全部省掉了。
最后一道难关是消灭各车间的灰尘。灰尘最多的清杂车间经常伸手不见五指,工人们吸进灰尘以后,很容易生病,有人建议买铁吸尘器,龚冬喜觉得这样花钱多,一时又买不到。他就按照风车叶子和吸尘器的原理,用木板、竹子、铁皮混合结构做成了一个吸尘器,使室内90%以上的谷灰都吸进了储尘室。
只三个多月的时间,益阳市大米厂全部生产过程都用机器连接起来。按照以前的计划,要花一万五千多元。现在,只增加了一部五马力的小马达,全部费用只花一千多元,便收到这样显著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