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泉州侨乡的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4
第4版()
专栏:

泉州侨乡的巨变
吴克
江南人民公社在福建省的晋江南岸,是泉州市著名的华侨故乡。
江南人民公社是由原来的南安县幸福乡、晋江县石霞乡、泉州市笋江乡三个乡、七十一个农业社合并成立的。全社共有七千五百多户、三万三千多人;其中侨眷、归侨就有二千五百多户、一万多人;约占全社人口的三分之一。全社有耕地二万三千多亩,龙眼等果树七千多亩,是一个以生产粮食为主、同时经营多种经济的富饶之乡。可是,就是这个美丽、富饶的侨乡,在解放前却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那时候,由于农田水利年久失修,晋江洪水时常泛滥成灾。大水一来,田园一片汪洋;几天没雨,却又发生旱情,弄得民不聊生。加以国民党官僚和地主恶霸的剥削,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因此,这里的许多人不得不被迫抛妻别子,冒涉风涛险阻,前往南洋谋生。新步村侨眷陈淑霞的丈夫,小时候父母双亡,十二、三岁起就给人家打短工过活。起初,他想尽了办法到菲律宾去,可是一到那里,由于不愿受人勒索敲诈,就被当局囚禁在“水牢”里,禁了两年之后,才被“遣配”回来。回来后,由于在国民党统治下生活仍然无着,第二年又不得不另寻出路,再次南渡到印度尼西亚去了。公社社长吴复元告诉我:从前当他的父亲出国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有了五个儿女的、三十多岁的人了。那时候,他家土地少,父亲眼见靠打短工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也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印度尼西亚去。中间虽然曾经两度回来,但是迫于生活困难,又不得不作第三次出国。直到解放后的1955年,家乡的光景好了,他才最后地回到国内,在家乡安度晚年。在解放前的这块地方,多少人洒下了辛酸的眼泪,忍痛告别亲人,出洋而去!
解放后,经过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大大发展了。1954年以后,在人民政府拨款支持下,金鸡水渠和晋江防洪堤相继地修建起来。宽阔、漫长的防洪堤,拦住了时常泛滥的晋江洪水,保护了广大侨乡的村庄和田园。金鸡水渠的修建,引进了晋江水,可以灌溉这里和晋江县东部平原上十万亩土地,实现了人们“破金鸡、灌晋南”的世代相传的愿望。从此,这里的水、旱灾害基本消灭了;农业生产一年比一年有了更好的收成;人们的生活也就一年年地得到了改善和提高。1958年10月,成立了江南人民公社,这里又发生了更巨大的变化。那些参差不齐的小块土地,变成了成片的大块田园;宽阔的田间大道修了起来;金鸡水渠两旁安上了抽水机、风力水车和牛力水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田野、风力水车的白色布帆在风中团团转动……。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无比的优越性,1959年全社的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生产,获得了全面的大丰收。全社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一千六百二十五万多斤,比1958年增产36%。去年8、9月间,这里曾经连续地发生过几次台风、暴雨和洪水灾害。虽然洪水被防洪堤拦住了,可是由于雨量太多,山洪暴发,全社还是有六千多亩晚稻田受淹。当大水将退的时候,公社立即组织了一万多人及时排水洗苗;以后又大力追加肥料和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了秧苗的正常生长。水灾过后,又接连一个多月没有下雨,社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全力奋战田间,发挥了金鸡水渠、抽水机站、牛力水车、风力水车等设备的作用,战胜水灾,又战胜了旱灾。终于使一万多亩晚稻在受灾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八百零三斤。加上早稻,全年平均亩产量达到一千二百三十四斤。和解放前每亩只能收上二、三百斤的情况相比,增加了三倍多。去年社里的果树、蔬菜生产,也获得了大丰收。四千多亩龙眼,收获了二万四千多担,比1958年(小年)增产十多倍,比1957年(大年)增产了四倍。
此外,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全社现有一百多个集体养猪场,饲养了五千多头猪,还有四万多只鸭。社员家里也饲养着许多家禽、家畜。公社在建社以后,兴办了农具厂、麻绳厂、加工厂等六个小型工厂,还有许多土化肥厂、土农药厂,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1959年公社所兴办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九十万元。农具厂生产的深耕犁、牛拉水车、虎头车,以及土化肥厂和土农药厂生产的大批土化肥、土农药,对于去年的农业大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公社成立一年多以来,还兴办了许多文教福利事业。现在全社有中学一所,小学十所,各个大队都有了幼儿园,少年儿童们普遍入学。他们的父兄辈,许多人没有可能入学;而现在,他们却享受到人民公社带来的好处,幸福地在学校里学习。各个大队普遍地办好了食堂、托儿所,粮食实行部分供给制,人们不再为一天三餐而操心了,广大妇女们再也不必受着炊事和家务的拖累了。公社还办了一所医院,各个大队也都建立了保健室。这些,都为社员们的幸福生活敞开了愈来愈灿烂的前景。
人民公社是登上共产主义天堂的“天梯”,是通向幸福前途的道路。江南公社的广大侨眷、归侨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不会忘记:他们的亲人是怎样地迫于生活无奈才出国谋生去的;他们懂得要想创造幸福生活,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就要积极参加劳动生产。石霞大队生产队长、侨眷陈淑琼,一连二十三个晚上参加夜班车水抗旱,还坚持进城运肥料。仙塘大队党支部书记、侨眷黄清玉,带领了一百一十多个社员,车水上山抗旱,保住了二百多亩作物的丰收。玉霞大队生产队长、侨眷董秀琴和社员们一起研究、总结生产经验,学会了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许多侨眷、归侨在大跃进中立了功。集体养猪场饲养员、侨眷许注娘爱社如家,劳动积极,她一个人饲养了十一头母猪,被社员评为“五好社员”。生产队长、侨眷青年吴东品,自从公社成立以来,一贯工作积极负责,事事和群众商量,又能事事带头,发挥了社员的干劲,使得生产显著提高,因而被评为“五好干部”。……这许多生动的事例,充分地说明了江南公社的侨眷、归侨们,是衷心地热爱人民公社,在党的领导下,和广大社员们同样积极地投入了大跃进浪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