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上海工具厂业余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一年成绩显著 培养了一批工人技术人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5
第4版()
专栏:

上海工具厂业余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一年成绩显著
培养了一批工人技术人材
本报讯 上海工具厂1958年大跃进中举办的业余高等专科学校,一年多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这所业余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的职工共有一百八十多人,等于全厂参加业余学习人数的13%,比创办初期增加了三倍以上。这所学校坚持结合生产、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现已成为工厂中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重要据点。
上海工具厂从1952年起举办业余教育。开始是进行扫盲,并举办业余小学和初中,1956年又开设业余中等专科学校和初等技术学校。1958年生产大跃进中,全厂大闹技术革命,特别是在研究试制一些高级、精密的工具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赶不上需要,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可是,当时的业余学校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党委提出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活动三结合的目标,大胆改革业余中专、初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创办了业余高等专科学校。
业余高等专科学校办起来后,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缺乏师资。当时除机械制图基础技术课有一个业余中专的教师担任以外,其他像理论力学等课,都先由工程技术人员兼任,政治课由工厂党委请厂内负责同志担任。同时,从科室中抽调三个具有大学毕业程度的干部,让他们一面参加教研组工作,一面去交通大学有关专业进修。到1959年,他们都已能分别担任讲授各班的主要课程。
对于业余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在工厂党委领导下,学校进行了反复研究。他们从工厂生产实际出发,并根据全厂有70%是青年工人的特点,使教学既为当前生产服务,又照顾到系统提高,并采取高专、中专一贯制,开设了十六门课程。采取中专、高专一贯制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两个阶段学习的课程重复,并使高专的课程重点突出。各科课程的教学,都实行了课堂系统讲授和密切结合实际的原则。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试验车间工艺员李永源和技术员赵鼎森、王幼刚等,都在高专一、二年级读书,他们同两个工程师(也是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的兼职教师)一起,设计和试制成功了一项包括有九台机床组成的“小钻头自动流水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各车间都有更多的工人,由于理论知识逐步增长,在操作中计算精密,次废品率大大降低。第二车间青工赵克昌生产的手表、仪表齿轮用的小滚刀,规格不能相差千分之一毫米,(一根头发的七十分之一),由于他读了切削原理等课程,更好地掌握了技术,基本上没有出过废品。
(陆左华)(附图片)
上海工具厂工艺员李永源(右一),和其他工人一起创制了“小钻头自动流水线”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 夏道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