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兴隆峡灌区是经济用水典范 减少渗漏,调整作物,常年灌溉,一个流量浇地20万亩 甘肃省委号召全省开展经济用水提高灌溉效率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6
第3版()
专栏:

兴隆峡灌区是经济用水典范
减少渗漏,调整作物,常年灌溉,一个流量浇地20万亩
甘肃省委号召全省开展经济用水提高灌溉效率运动
本报兰州15日电 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大力推广榆中县兴隆峡灌区一个秒立方(即流量)灌溉二十多万亩地的先进用水经验。省委认为:推广兴隆峡灌区经验,是防旱抗旱保证农业丰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号召各地党委、公社、生产队和水利部门在大兴水利的同时,学习兴隆峡灌区经济用水的经验,开展一个减少渗漏,提高灌溉效率的运动,争取全省在今年前半年能出现大批兴隆峡式的新灌区。
榆中县兴隆峡灌区经济用水,不断提高灌溉效率,的主要经验是:进行渠道整修,减少沿途渗漏;改大块漫灌为小畦灌溉;调整作物种植,实行园田耕作,成片种植;加强灌溉管理,实行分区灌溉和长年灌溉;按灌溉系统建立专业队,统筹安排,合理调配灌溉用水。这个灌区以年平均零点二四秒公方的流量,灌溉了五万三千二百四十五亩土地,绝大部分都灌水三次以上。如以一个秒立方的水折算,就可灌溉二十多万亩地,比许多地方的灌溉效率增加一倍多。这个经验如果在全省推广,都能达到这样经济用水程度,那末,全省的实际灌溉面积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位于兴隆山下的兴隆峡灌区,是黄土坡形地带,表土层较薄,下接砂砾层,雨水较少,主要依靠兴隆峡水灌溉。兴隆峡每年最高水量为零点三五秒公方,最枯水量为零点零九秒公方,年平均流量为零点二四秒公方。1953年以前,由于渠道渗漏严重、灌溉管理不善、作物播种面积不尽合理等等原因,只能保证一万三千多亩耕地的需水和一万多亩地的一次灌水。1953年以后,兴隆峡灌区的人民在中共榆中县委的领导下,整修渠道、减少渗漏,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实行经济用水,灌溉面积迅速增加,1959年灌溉面积已达五万三千二百多亩,其中三万三千多亩普遍灌水三次,有九千亩浇灌了四水;同时利用雨季洪水,使八千多亩秋田增灌了一次苗水。在保证全灌区作物用水的同时,还帮助金崖人民公社灌溉了一万一千多亩土地。
兴隆峡灌区灌溉效率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共榆中县委坚持政治挂帅,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人定胜天”、“潜力无穷”的信念。因此才能根据地区特点,从灌溉管理、耕作制度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改革,破陈规,立新章,使最小的流量发挥最大的效益。当1953年最初提出彻底整理兴隆峡渠道时,榆中县委就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这是战胜干旱威胁的重要措施,领导群众在大旱的情况下坚持施工。结果,一万三千多米的干支渠道一经水泥衬砌,流量渗漏立刻由50%以上降低到1%,灌溉面积由二万多亩增加到四万三千多亩。在提倡因地制宜、因渠种植、调整作物播种面积方面,榆中县委又以青城地区连年两茬种植获得增产的事实,向群众说明“茬口”可以改造,使秋季高产作物的面积由占总耕地面的30%增加到50%,并且扩大了冬麦播种面积,适应了水量夏少秋足的特点。在实行耕作园田化,进一步做好经济用水的时候,县委书记又通过丁家庄试验田,总结和推广了“长耕短浇,耕灌两便”,以及每亩地用水四十七公方仍能增产的经验,推动兴隆峡灌区普遍实行园田化耕作,提高灌溉效率。
在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充分发动了群众之后,他们又在灌溉管理中进行了“一整”、“一调”、“两用”、“两改”,从工程措施和田间管理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灌溉管理与耕作制度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结果,水量浪费一减再减,灌溉效率一跃再跃。“一整”是使用水泥衬砌整修干渠、支渠的同时,对全灌区的灌溉系统经过统一规划,普遍整理,合并了破烂渗水的斗渠、农渠,使输水损失降低5%;同时增沟加埂,重新组织毛渠网,作到了“有埂有渠”,消灭了漫灌、串灌。“一调”是按照四季水量情况,调整了各类作物的面积,压缩了夏田豆类作物的比例,增种了玉米等秋季高产作物,并增加占耕地面积16.2%的冬麦,使常年用水基本平衡。“两用”是冬春利用冬水,夏秋利用洪水,清洪并用,常年不停,尽量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作物灌水次数。1958年冬至1959年春五个月时间,就灌地五万二千多亩,在最为寒冷的时间里还采取破冰冬灌一万四千亩。去年洪水期间,利用十三条拦洪坝拦洪浇灌的土地即为八千多亩。“两改”是改大畦灌水为小畦灌水,改作物零散种植为成片种植。现在,兴隆峡灌区内十亩以上的大块耕地已经全部经过改造,70%以上都按照园田化标准,每三至四分地加隔一条活埂,既便于耕作,又节省用水。同时按农渠为单位,全部实行成片种植同类作物,又减少了渠水串沟的消耗。在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又抽调富有灌水经验的精壮社员,组成了兴隆峡灌溉专业队,常年负责渠道维护和经济用水计划的执行,对于提高灌溉效率也起了重要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