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低产赶高产 落后追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7
第1版()
专栏:

拿出雄心大志 实现新的跃进
低产赶高产 落后追先进
徐州专区遍建高产基地赶江南晋东南开展平川赶山区生产竞赛
沧县改造碱地消灭低产麦田宜昌桥边公社大搞“五赶”增产运动
本报南京16日电 江苏省徐州专区冬季生产运动出现了“一早、(早动手,冬天就干春天活)、二大(社会主义大生产方式)、三高(高标准)”的新形势。从干部到群众都立下了雄心大志:“要赶江南高产,且看淮北春天”。
淮河以北的徐州专区,是江苏省耕地面积较大的一个专区,根据越冬作物面积大和春播作物多的特点,中共徐州地委在“五冬”工作全面跃进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抓时机,争主动,春天活,冬天干”的要求,积极组织深翻整地工作,目前全专区已有二百多万亩春玉米、春山芋、春棉花地按照春播的规格,做好深翻整地,处处是条垅宽畦。
今年,徐州专区在春播布局上,适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以“大”为纲,运用社会主义大生产的方式领导生产,春播作物的布局,实行区域化、因地制宜,“改”(制)字当先。做到大面积作物成片成?,平原塄地种植玉米、大豆、山芋;洼地改种水稻,沙亢高地种植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并且选择土质好的地方建立粮食高产基地。
在冬季生产中,地、县、公社党委领导方法的特点是在突击运动中,做到重要的战线不动(如水利),其他战线是专业专管与群众性突击运动相结合,抢时间,定重点,组织运动,做到“突击这个,准备那个,突击一个,巩固一个,不搞则已,一搞就搞深搞透”。这样就能抓紧时机,做出成绩,更好地推动下一个运动。使得工作争取主动,群众干劲越来越大,生产运动就能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本报太原16日电 山西省晋东南区正在开展低产赶高产,平地赶山地的“翻锅底”的生产竞赛。
晋东南区的潞(安)、泽(州)盆地,共计耕地面积二百七十三万亩(包括小块平地),占全区粮田作物总面积的37.8%。几年以来,全区各类地区的粮田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很大提高,但从增产速度来看,却是山地增产快、平地增产慢,山地产量高、平地产量低。为了促进全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中共晋东南地委对低产区提出粮食增产目标;同时号召全区平川地区的农民,鼓更大的革命干劲,总结、推广低产区的高产经验,积极地千方百计地改变低产面貌。根据地委的号召,平川区广大社员掀起了一个以大闹工具改革、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和积肥运肥为中心的川赶山的“翻锅底”竞赛。仅据长治市各公社统计,投入工具改革的专业队伍就有四千多人,已经改革了一百零一万件工具,推广了各种新式农具六万五千多件。这些工具提高效率达一至八十三倍,等于增加了十四万个劳动工日。同时,全区已有六十多万人投入了水利基本建设,动工和新开工的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达一万九千二百四十项,声势浩大的积肥运动也获得了显著效果。
晋东南各县、公社党委十分重视“翻锅底”竞赛的领导,把它当作1960年农业继续大跃进的主要措施。因此,县、公社都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县委、公社党委分别确定了丰产片、丰产方,分片坐阵指挥,达到方方有司令,片片有先行,根据任务大小,由县委书记、县委部长、公社党委书记挂帅,分片具体确定责任制。并且有计划地开展对手赛、组织大评比,大总结,大推广,以潞、泽盆地为中心,开展地区与地区、公社与公社、片与片、方与方之间的劳动竞赛。
据河北日报消息 河北省沧县的二十五万亩碱地小麦,中耕、扫碱后又普浇了压碱水,换了红土,盖了沙子,追施了草肥,使每亩的有效株数赶上了一般麦田,为消灭低产麦田打下了良好基础。
沧县盐碱地面积很大,狠抓碱地小麦管理,对夺取1960年小麦大丰收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共沧县县委分析了碱地麦田的特点是,冬季返碱较轻,死苗少;入春返碱较重,死苗最多。认为必须主动迎头消灭碱害。于是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大干返青前,消灭低产田,管好碱地麦,块块夺高产”的战斗号召。并重点总结了纸房头公社刘胖庄生产队碱地麦田高产的经验,鼓起广大干部社员的革命干劲。接着各社、队都作出了加强碱地麦田管理的具体计划。全县投入碱地小麦管理的劳动力由两万三千多人,很快增加到三万六千多人。
碱地麦苗的越冬管理工作蓬蓬勃勃开展起来以后,社与社、队与队,你追我赶,携手前进,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冬灌期间,东关、兴济等六个公社,协作开挖了沟渠四百多条,互相支援水利工具一千多件,已经胜利地完成了碱地麦田的冬灌任务。紧接着各社、队又展开了以“扫碱土、换红土、追草肥、浅中耕、培碱埂”为内容的携手竞赛。此外,通过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社员的积极性,使得小麦超产携手赛步步深入,取得了碱地麦田有效株数赶上一般麦田的胜利。
本报武汉16日电 湖北省宜昌县桥边人民公社在冬季作物的田间管理上,开展新垦田赶老田、坡田赶平田、大面积赶试验田、二三类苗赶一类苗、杂粮赶主粮的“五赶”平衡增产运动。据最近检查结果:原来的一万六千多亩三类苗,已由每亩平均十二万株增加到三十八万株左右;原来的一类苗也有了新的发展,每亩平均都在四十二万株以上。
桥边公社“五赶”运动的内容是从当前的生产实际中提出来的。在去年12月底的一次田间管理大检查中,发现作物生长很不平衡,而且大部落后苗是分布在新垦田、坡田和杂粮中。造成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垦田、坡田的底子薄、距离远、操作不方便,因而下肥少苗子瘦,分蘖率很低。公社党委根据季季丰收,样样丰收的精神,提出了“五赶”的要求,发动群众,开展了“五赶”运动。
在“五赶”运动中,他们还充分地运用了大搞试验田的经验,层层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到落后的新垦田、坡田、远田和杂粮田,分工包干,突击落后,效果显著。公社党委书记阎圣代同志,深入到落后苗最多的曹家畈管理区,先发动群众,然后和干部一道分工下田,只用两天时间就突击了二千五百多亩坡田和远田的追肥。推广这一领导经验以后,全社有一千二百多干部和三千多积极分子,办起了五千四百多亩落后苗的升级试验田,大大地推动了“五赶”运动的迅速发展。(附图片)
河南洛阳市洛南人民公社社员在向小麦丰产方里施人粪尿,促进小麦有效分蘖。 苌喜元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