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四断黄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17
第5版()
专栏:

四断黄河
本报记者 柳梆
把落天走海、暴泻千里的黄河拦腰斩断,在新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谁见过像刘家峡截流工程这样干净利索,前后只用了七个小时!
战斗开始了
1960年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出现在刘家峡。堵在导流隧洞进水口的四千多方石头被炸掉了,截流的战斗开始了。冰凌浩浩荡荡,从青藏高原的群山间倾入峭壁陡崖的刘家峡,突然,预先埋伏在这里的千万方石碴,如急风骤雨,从两岸向黄河猛泻,浮起戗堤,挡住了黄河急流的去路。黄河,暴跳着,翻滚着,呼啸着,掀起巨浪,猛扑两岸和戗堤。几公里长的峡谷,顿时烟尘滚滚,飞沫迸溅……。就在这紧张的一分一秒间,工地上的人们,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惊涛骇浪,人们投进黄河的不是千万块历来被认为截流必不可少的混凝土四面体和铅丝笼,而是千万颗高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在巨浪裂戗堤,卷起千堆雪的“龙口”,水头一蹦几丈高,几吨重的石块抛到水里,立刻像浮冰一样,被漩涡卷走了。但是,活跃在前沿阵地的突击队员个个浑身是胆。人工装料台上的人们,二十秒钟之间就把五立方石碴装到载重汽车上去,两公里长的截流公路变成一条巨型的石碴传送带,人们把倾泻到水里的石块加速到一分钟一次车。
1960年元旦九时五十分钟,来自三门峡的英雄司机张岳峰把最后一车石碴塞进了“龙口”,咆哮的黄河喘息了,刘家峡断流了。这个头枕巴颜喀拉山、脚踏东海的巨人的脖子被强行掐断,河水驯顺地从导流隧洞下泄,腾出了几千年不见阳光的河床!
英雄的虎胆和智慧
刘家峡的截流,是一面人们把建设事业高速度推向前进的红旗,是一面向大自然、向落后思想斗争取得胜利的红旗。在建设的日子里,人们面对着不单是黄河的惊涛骇浪,还有形形色色的右倾思想。
1958年9月间,刘家峡响起了第一阵开山炸石的炮声。从那时候起,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费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像黄河的波浪那样,时伏时起,互相撞击。开挖导流隧洞是这场斗争的“前哨接触”。
导流隧洞是刘家峡的高可以盖四层楼房,宽可以并行三列火车,挖出来的石头可以装满十九万辆解放牌汽车,是我国水利工程中前所未有的工程。面对着这个工程,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感到无比兴奋和光荣。但是,一部分有着严重右倾思想的人却在黄河面前屈服了。他们叫苦,提出打通这个隧洞需要大量的近代化机械设备。依照他们的计划,把刘家峡工地所有的机械设备全部集中起来,还不到要求数量的三分之一。怎么办?前进还是后退?斗争从这件事情展开了。
党教育职工们:“土法先上马,方法多样化,土洋相结合,逐步机械化”。没有通风机就先打通导洞,采用自然通风;缺乏汽车就用人工斗车出碴。有大机器用大机器,没有大机器用小机器,没有小机器用人工。结果,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通常要花去四、五年时间才能竣工的导流隧洞,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就全部建成了。筑导流隧洞的胜利,踢开了右倾思想在建筑道路上安放的第一块绊脚石。
“一千与五百”之争
尽管导流隧洞工程建设的胜利,极大地教育和鼓舞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建设热情,但是,有着右倾思想的人,还不服输。一场“一千与五百”之争,又紧接着开始了。
去年8月间,当何时截流、怎样截流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查阅了许多国内外水电站截流的资料,而不顾当时当地的实际水情,居然以黄河枯水期中十年一遇的一千秒公方流量作为刘家峡截流设计的依据。按照这个方案,全国水利电力系统所有的载重二十五吨的汽车还不够刘家峡截流用的,同时又要开出了自卸汽车、平板大拖拉车……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提出了一个方案。按照他们的方案开列的设备,截流准备工作是无法提前的。
可是,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赢得时间和速度。建设工地上的党组织和工人都懂得这一点。兰州市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工厂群,迫切需要动力,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在等待着明亮的电灯,人民征服黄河的信念不可遏止。
党是久历政治风浪的老舵手,人民群众希望党对此作出英明的决定。中共刘家峡水电工程局委员会掌握到今年黄河刘家峡上游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降雨量不多的情况,根据今年黄河枯水期提前出现的有利形势,参照工地模型截流试验的成果,广泛发动群众深入讨论,批判并推翻这个违背总路线精神的截流方案;提出:“解放思想,科学推算,弄清断面,选择良案,充分准备,苦战巧干,多快好省,一鼓取胜”的战斗号召。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积极合理经济、以五百秒公方作为截流设计流量的新方案。这个新方案的工程造价只为原方案的九分之一,可以不要载重二十五吨大汽车等等,人力可以不增加,总共可以为国家节约八十五万元,并且还能争取时间提前截流。更重要的是,这个新方案真正体现了党的总路线精神,它清除了几千年来遗留在人们心理上的黄河可畏的“恐黄病”和“在黄河截流是水利工程的尖端”的神秘感!
当9月28日工程局党委扩大会上提出这个新方案的时候,黄河流量已经降到一千秒公方以下了,工人群众以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这个新方案。而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有人居然傲慢地要同局党委“打赌”,有人在等着瞧党的失败。工人群众怒不可遏了。大伙决心用征服黄河的英勇行动来回击有右倾思想的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在惊涛骇浪面前都是无所畏惧的好汉,每一块平平常常的石头都变成慑服黄河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答案。
敢胜利,就一定胜利
冬夜的刘家峡,朔风透骨,烟雾迷蒙,峡谷里浮泛着深邃的黝黑。这时,满山遍野的灯光代替着繁星在闪烁,来往奔驰的车辆发出阵阵吼声,把寂静的夜空震醒,驯河的英雄们用战斗来迎接1960年的黎明,胸佩红花腰系救生衣的“龙口”突击队员,都是千挑百选出来的棒小伙子。吮吸着黄河乳汁长大的王丁,对于治好黄河更有着双倍的激情,参加过进水口草土围堰工程的人都知道他是怎样在黄河上历险如夷的。草土围堰是导流隧洞进水口前面的临时性措施,没有它进水口工程就不能进行。王丁领着工人冒着风雪连夜往返一百三十多里地,把八十万斤麦草背到工地;领着工人把半个山头的黄土劈下来溜到岸边;领着工人在流量五百多秒公方,水深七米多、河床坡度一比一的进水口跟前,用草和土挡住黄河的急流。当八十米长的围堰眼看就要合龙,他正骑在龙口附近聚精会神填土的时候,黄河暴怒了!一个巨浪就把王丁身边的围堰撕开一个裂口——蛟龙眦目张嘴,就要夺人而噬了!刹那间,他,生命系于一发而神色不变,斩钉截铁地下命令:“快填土”!围堰稳住了,王丁告诉同伴:“黄河嘛,你骑着他打,就得打到底。你敢胜利!就一定能够胜利”!
工地上有多少个王丁!当党委又提出一个鼓舞人心的截流新方案,把群众发动起来之后,五十天完成的工作量就相等于过去的一百三十一天。
刘家峡枢纽工程胜利地闯过了截流大关。驯河的英雄们正乘胜前进的展开了建设刘家峡水利枢纽的主体工程。刘家峡人为胜利截流而欢笑。(附图片)
刘家峡水电站工程土洋并举,进展迅速。图为发动群众用土办法采砂石的情形
(刘家峡水电局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