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深入生活好处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0
第7版()
专栏:

深入生活好处多
纳·赛音朝克图
我是一个十多年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改造过来的旧知识分子。十多年来,我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作中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错误,这不是说,今后不会犯错误,我这样说,只是为了说明这样一点体会:这是由于我紧紧地跟着党走,而没有离开党。根据十多年的经验,我得到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人如果要真诚地献身于人民的、革命的和党的事业,那么必须永远老老实实地听党的话,用毛主席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我从事写作已经二十几年了。解放前,我虽然写过一点东西,但是大部分作品,是在解放后写成的。拿我个人的作品来说,解放前和解放后是无法相比的。首先是在思想内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在艺术技巧上,解放后的作品也是提高了的,更重要的,是我的作品更加群众化了。
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内蒙古新的文学艺术,从揭开它的第一页开始,就是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原则的。毛主席这一伟大的著作,在1948年就用蒙文翻译、出版了。当我们踏进新文学队伍中来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以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作为指导来进行创作了。
前面的话,只是拿解放前后我个人的作品来作比较。如果把我的作品与前辈作家和其他同志的作品相比的话,那还是差得很远。
因此,长期以来,我感到自己的作品急需提高。这提高不是沿着资产阶级方向提高,而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换句话来说,就是如何创造出掌握了自己命运、正在忘我地建设新生活的人民的光辉形象,如何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如何做到通俗易懂,从而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就是我所需要的那种提高。因此,在我面前出现了如何提高作品的质量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上的问题,而是与作家根本地改变自己世界观的问题紧紧相联的。我从文艺界历次运动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毛主席说:“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我是资产阶级学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而且还受过帝国主义的教育,因此深深感到,不以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从根本上改造那旧的一套是不行的。
1957年内蒙古文艺界的右派分子们曾经拼命反对内蒙古党委所提出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下乡下厂深入牧区”的号召。他们散布各种荒谬的言论。在同右派分子斗争的过程中,在批驳右派分子们的各种谬论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具体地、深刻地体会到作家必须从根本上改造自己世界观的重要性。
1958年初,党提出知识分子红透专深,号召文艺工作者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同时也提出知识分子劳动化的口号,这时,我响应了内蒙古党委所提出的文艺工作者上山下乡深入牧区的号召,跟其他几位文艺工作者一起,下放到牧区,进行劳动锻炼。
我在前年6月间,到了锡林郭勒盟东乌珠木尔旗一个牧业社里。在前年11月20日全区范围成立了一个牧业人民公社。这在牧区是个飞跃的变化,它促进了牧区人民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建设和各个方面的大跃进。
我到了牧区,直接参加劳动,并领导一个生产小组。我们打完秋草后,立刻投入了建立居民点的工作。这个地方过去一直是游牧,解放后虽然进行比较有组织的游牧,但是还没有建立固定的居民点。
我们牧业社为了迎接人民公社的建立,与其它三个牧业社共同协作,开始准备一个固定的居民点。在这项工作中,首先搞宣传,作政治动员和组织劳动力,在选择出定居点地址以后,只在十天之内,建立了一个拥有二百多人口、四十二户人家的定居点,这项工作是以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和苦干精神进行的。十天前,还是荒芜的没有人烟的地方,十天后便出现了一个有生产队办公室、公共食堂、民校、医疗所、接生站、缝纫小组和图书室等等的大型固定居民点了。
这里的居住问题只要搭起蒙古包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在草原上这么多人家聚住一起,自然就发生了饮水和烧柴的问题。有一口井,是在七八里路以外,各户不得不一车一车地去拉水。这自然会影响生产。我们发动起群众来,在定居点的中央,一夜之间就打出一口清水井来。这样拉水的牛车就过时了,只要住在居民点,就不愁没有水吃了。
在这里,没有树木,从来只烧干牛粪。解决这四十二户人家和公共住所的烧柴,是需要很多干牛粪的。好车好牛都去搞运输和走游牧去了,家里剩下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生产工具是破车、乳牛和生格子牛。但是他们修理起破车,驯服了生格子牛,把烧柴问题全部解决了。
在这项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感到,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干劲结合起来,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牧民当中有这样一句谚语:“跟着太阳走,不会挨冻受冷;跟着党走,不会迷失方向。”这是牧民们从内心里发出的结论。这充分地说明,只要把党的意图贯彻到群众中去,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我从上面所说的这些事例中,看到了牧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上发生的新的变化。我的心溶化在群众之中。在我的思想上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集体,为了共同的新生活,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共产主义风格,正是这样形成的。
一年来,我们牧区真是“一天等于二十年”那样飞跃地发展着。这是党的总路线在牧区的伟大胜利。这种变化有时竟像梦一样,但它不是梦,而是现实。
在牧民这样英勇的劳动与斗争中,我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了。看到牧民群众热火朝天的干劲,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我的创作欲望也高了起来。
但是,我们最初下放进行劳动锻炼时,听到各种各样言论,现在看来,那些言论显然是错误的。
有人说:“下乡后,早晨听不到收音机,晚上看不到电影,学习上会落后的。”但是一年来,在学习上我不但没有落后,而且学到了从未学到的东西。首先学到的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在人民群众中的生活与斗争中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看到了党的政策,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动力,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实现着党为他们所指出的理想;我亲身参加、亲眼看到了旭日东升般充满生气的人民公社——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金桥——这一新的社会组织的初生、巩固和发展的全部过程;我从文艺创作的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而又唯一的矿藏中,获得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形象而又鲜明的语言的海洋中,吸取了滋养。
当然,我不是说,在劳动中就完全能够学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艺术技巧。我的最大的收获是:我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在下放锻炼中,我入了党。在乡下,我的政治学习没有落后,我们那里可以听到收音机,看到报纸和书籍。
有的人又说:“在一个地方深入下去,容易使自己生活面狭窄,眼界狭小。”如果前年,我不是在一个地方深入下去,而骑着马东跑西颠的话,我就不能具体地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内心。这一年多以来,我的生活面不是狭窄了,而是宽阔了,眼界不是狭小了,而是开阔了,看到了过去在办公室看不到的那些事物,看到了牧区发展的广阔的前途和共产主义的远景。上面所说的事实,便成了我作品的内容和灵魂。
我所得到的微小的成绩,是老老实实地执行毛主席文艺方针的结果。当然,这只是开头,我要长期地坚决地执行下去。
(原载“文艺报”1960年第一期,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